我是髌骨骨折该怎么治疗
髌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与并发症防治。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可保守治疗,有移位等情况多需手术,手术方式有钢丝环扎、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等;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中期屈伸活动度训练,后期负重及力量平衡训练;并发症有膝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需针对性防治。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比如一些儿童的髌骨骨折,若骨折端移位不明显时,可考虑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通常采用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将膝关节固定于伸直位,一般固定4-6周。在此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骨折端移位情况,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状况。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患肢过早负重活动,同时可以进行一些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对于有移位的髌骨骨折,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3毫米、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毫米等情况,多需手术治疗。老年人如果发生髌骨骨折,由于其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且往往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若移位明显也多倾向于手术治疗。
对于青壮年的髌骨骨折,若骨折移位明显,为了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也通常选择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钢丝环扎术:适用于髌骨中、下极横行骨折等情况。通过钢丝环绕髌骨,起到固定骨折端的作用。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于髌骨横形骨折。利用张力带原理,将钢丝或克氏针与钢丝组合,对抗膝关节屈伸时产生的张力,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髌骨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骨折块较小无法进行复位固定时,切除部分髌骨,保留部分相对完整的髌骨结构,以维持膝关节的基本功能,但术后可能会出现膝关节伸膝力量减弱等情况,需要患者后期进行康复锻炼来尽量弥补功能损失。
髌骨全切除术:仅在髌骨严重粉碎且无法保留,或合并严重膝关节其他损伤时考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差,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功能锻炼来适应无髌骨的状态,但能解决严重的疼痛等问题。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术后早期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即在膝关节不动的情况下,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到明显疼痛和疲劳为宜。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可以采用在床上进行屈膝练习,如利用重力或借助健侧肢体辅助进行屈膝,但要注意避免暴力屈伸,防止再次损伤。同时继续加强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要遵循糖尿病饮食等相关要求,保障康复顺利进行。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后)
逐渐增加膝关节的负重练习,可先从部分负重开始,如使用拐杖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程度。同时加强膝关节的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如进行靠墙静蹲等练习,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下肢的力量。对于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康复过程中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通过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减轻体重,以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四、并发症防治
1.膝关节僵硬
是髌骨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方面,早期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是关键。如果已经出现膝关节僵硬,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持续被动活动(CPM)训练,逐步增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关节活动度本身相对较差,预防膝关节僵硬更为重要,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2.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多见于骨折粉碎严重、血液供应破坏明显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定期进行X线检查。对于延迟愈合的患者,可以采取增加营养等措施,如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对于不愈合的情况,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等干预措施。对于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改善骨质量,促进骨折愈合。
3.创伤性关节炎
由于骨折导致关节面不平整等原因引起。预防措施在于手术中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术后规范康复训练。如果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等症状,同时配合康复理疗等。对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