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症状
脑缺血症状分急性与慢性,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急性脑缺血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视野缺损等,还会出现全脑症状,像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慢性脑缺血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精神症状(抑郁、焦虑、人格改变)以及头晕、头胀等。老年人因血管及基础病因素风险高,应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病、健康饮食与适度运动;儿童及青少年若有不明症状需重视并检查;孕妇要定期产检、保持良好习惯,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有基础疾病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一、急性脑缺血症状
1.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急性脑缺血发作时,会突然出现相应脑区功能受损的表现。比如,当供应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血流中断,可导致对侧肢体偏瘫,即一侧肢体无力,严重时完全不能活动,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史,且生活中缺乏运动、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还可能出现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对侧肢体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减退或消失。同时,可能伴有失语症状,若缺血部位在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会出现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话语,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或感觉性失语,患者能说话,但言语混乱,无法理解他人言语。此外,视野缺损也较为常见,患者会出现一侧或双侧视野范围缩小,如同从管中看物,这种情况在脑部血管堵塞影响视觉传导通路时容易发生。
2.全脑症状:急性严重脑缺血会引起全脑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即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唤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问题;重者可陷入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同时,还可能伴有头痛、呕吐症状,头痛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这是由于脑缺血导致颅内压力升高,刺激脑膜及血管引起。呕吐则多为喷射性,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
二、慢性脑缺血症状
1.认知功能障碍:慢性脑缺血会逐渐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以近记忆力下降为主,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放置的物品位置等,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逐渐发生硬化、狭窄,脑供血不足情况加重,记忆力减退症状也会愈发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工作或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执行功能障碍,如在进行复杂任务时,如安排活动流程、解决问题等方面,表现出能力下降。
2.精神症状:慢性脑缺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精神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经常感到悲伤、无助,甚至有自杀念头,这可能与脑缺血导致神经递质失衡有关。还有些患者会出现焦虑症状,表现为过度担心、紧张不安,常伴有心慌、手抖、出汗等躯体症状。另外,人格改变也可能发生,患者可能变得冷漠、迟钝,原本的性格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3.头晕、头胀等不适:慢性脑缺血患者常自觉头晕,这种头晕一般为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在站立、行走时可能加重,休息后稍有缓解。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头胀感,就像头部被紧箍一样,这主要是由于脑供血不足,脑血管扩张,引起头部的胀满不适。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生脑缺血的风险较高。应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严格遵医嘱控制基础疾病。日常饮食宜清淡,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上述脑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发生脑缺血相对少见,但某些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需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
3.孕妇:孕期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增加脑缺血风险。孕妇要注意定期产检,关注血压、血液指标等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头痛、头晕、视力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谨慎用药,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服药,控制病情进展。同时,要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若患有心脏病,如房颤,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导致脑缺血,此类患者需积极治疗心脏病,预防血栓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