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关节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创伤性关节炎是由创伤引起,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及继发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常见病因包括创伤因素(如关节内骨折、关节脱位、关节软骨损伤)、力学因素(如关节不稳定、关节负重不均衡)及其他因素(如年龄、职业因素),不同因素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影响各异,相关人群需注意防护降低患病风险
一、创伤性关节炎的基本定义
创伤性关节炎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的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二、创伤性关节炎的常见病因
1.创伤因素
关节内骨折:骨折后如果复位不佳,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关节软骨受到异常应力刺激。例如,下肢长骨的关节内骨折,如股骨髁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骨折端的不匹配会使关节在活动过程中,软骨磨损加速。研究表明,关节内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有数据显示约30%-40%的关节内骨折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从年龄角度看,任何年龄段发生关节内骨折都可能引发该问题,但儿童由于骨骼仍在发育,骨折后对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复杂,恢复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更易导致长期的关节问题;对于成年人,关节内骨折后如果没有得到准确的复位和良好的固定,关节软骨长期受到异常应力,会逐渐发生退变。
关节脱位:关节脱位后,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遭到破坏,关节软骨、韧带等组织受到损伤。例如肩关节脱位,脱位时可能伴有盂唇损伤等,进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应力分布。脱位后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复位和修复,关节软骨会因为异常的运动而磨损,随着时间推移引发创伤性关节炎。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关节脱位后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有所不同,年轻人由于活动度大,脱位后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更容易出现关节软骨的损伤累积;老年人本身关节软骨已有一定程度的退变,脱位后更易加速关节退变进程。
关节软骨损伤:直接的暴力或反复的微小创伤都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损伤。例如运动员在运动中因扭伤等导致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软骨一旦损伤,其自身修复能力较差,因为软骨无血管供应,主要依靠关节液营养,损伤后无法像其他组织那样快速修复。随着时间推移,损伤的软骨区域会逐渐发生退变、磨损,进而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在生活方式方面,经常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篮球、足球运动员等,关节软骨损伤的风险较高,更容易患上创伤性关节炎;而对于有既往关节软骨损伤病史的人群,即使经过治疗,仍存在较高的创伤性关节炎复发风险。
2.力学因素
关节不稳定:创伤后导致关节韧带、肌肉等结构损伤,引起关节不稳定。例如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关节在活动时软骨受到异常的剪切力和扭转力,加速软骨的磨损。关节不稳定会使关节软骨承受不均匀的应力,长期下来会导致软骨的退行性变,进而引发创伤性关节炎。从性别角度看,男性由于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运动的概率相对较高,关节不稳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女性在一些高强度运动中也可能出现关节不稳定情况。对于有关节不稳定情况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或手术干预来稳定关节,以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关节负重不均衡:例如下肢不等长,会导致关节两侧承受的应力不同。一侧关节承受的应力过大,另一侧相对较小,长期下来,应力过大的一侧关节软骨会过度磨损。长期的关节负重不均衡还可能引起关节骨质的增生、硬化等改变,进一步加重创伤性关节炎的进程。年龄较大的人群如果存在下肢不等长情况,由于关节软骨本身已有一定退变,关节负重不均衡对关节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于儿童,如果存在下肢不等长,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进而增加未来患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存在关节负重不均衡情况的人群,患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会显著增加,需要注意调整工作方式,减轻关节的异常负重。
3.其他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本身会发生生理性退变,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在有创伤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例如老年人轻微的关节扭伤,由于自身软骨修复能力差,可能会较快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儿童时期如果有关节创伤,虽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也可能影响关节的正常发育,为成年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埋下隐患。
职业因素:一些职业需要频繁使用关节,如矿工、运动员等。矿工长期在井下工作,膝关节等关节承受较大压力和反复的冲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频繁进行关节活动,关节软骨磨损风险高,这些职业人群患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职业人群需要根据自身职业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关节创伤风险,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