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肥大是什么
前列腺肥大即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病因与年龄增长致激素失衡、雄激素及其受体作用异常、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刺激、炎症因素等有关。症状包括储尿期尿频尿急等、排尿期排尿困难、排尿后尿不尽及滴沥。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直肠指诊)、实验室检查(PSA、尿常规)、影像学检查(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治疗方式有观察等待(症状轻时并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植物制剂)、手术治疗(药物无效或有并发症时)。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综合考虑整体健康,合并其他疾病者先治其他病,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需改变不良习惯。
一、前列腺肥大的定义
前列腺肥大又称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前列腺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进而引起一系列排尿相关症状及下尿路梗阻等问题。
二、前列腺肥大的病因
1.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前列腺组织中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平衡失调,使得前列腺不断增生。一般40岁左右开始出现组织学上的前列腺增生,50岁左右出现相关症状。
2.雄激素及其受体的作用:雄激素是维持前列腺生长、发育和功能的重要激素,其与受体结合后发挥生物学效应,若相关调节机制异常,可促使前列腺增生。
3.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可刺激前列腺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前列腺肥大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4.炎症因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使前列腺组织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前列腺肥大。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久坐等,可能增加炎症发生风险,进而影响前列腺。
三、前列腺肥大的症状
1.储尿期症状:尿频,患者排尿次数增多,尤其夜尿次数增加,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尿急,突然出现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急迫性尿失禁,因尿急而无法及时排尿,尿液不自主流出。
2.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等待、尿线变细、射程缩短、排尿时间延长等。这是由于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尿道阻力增加。
3.排尿后症状:尿不尽感,排尿结束后仍感觉膀胱内有尿液未排尽。尿后滴沥,排尿结束后,尿道口仍有少量尿液滴出。
四、前列腺肥大的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排尿症状、症状出现的时间及进展情况、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等,以初步了解病情。
2.体格检查:直肠指诊,医生通过直肠指诊可触摸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对前列腺肥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有助于排除前列腺癌等疾病。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正常参考值一般<4ng/ml。若PSA升高,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
尿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血尿等情况,了解泌尿系统整体状况。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或经腹部超声可准确测量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及结构,评估残余尿量,对诊断前列腺肥大及了解梗阻程度有重要价值。
静脉尿路造影:可了解上尿路形态及功能,判断是否因前列腺肥大导致上尿路积水等并发症。
五、前列腺肥大的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复查,监测症状变化、前列腺大小、PSA等指标。患者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减少饮酒、规律排尿等。
2.药物治疗: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可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平滑肌,降低尿道阻力,改善排尿症状。
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等,可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化,使前列腺体积缩小,长期使用可改善排尿症状,降低急性尿潴留及手术风险。
植物制剂:如普适泰等,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抑制炎症、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等有关,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反复尿潴留、血尿、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等,通过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解除尿道梗阻。
六、前列腺肥大的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多数前列腺肥大患者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前列腺肥大时,需综合考虑患者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手术治疗前,需充分评估手术耐受性,做好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手术风险。
2.合并其他疾病人群:若患者同时患有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疾病,应先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再根据情况处理前列腺肥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加重前列腺肥大症状,需严格控制血糖。
3.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从事久坐工作如司机、办公室职员等,应注意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对前列腺的压迫。酗酒人群需戒酒,以减轻对前列腺的刺激,避免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