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扁桃体肿大的原因
扁桃体肿大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感染因素包括病毒(如EB病毒、腺病毒等)和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免疫因素有自身免疫反应,其他因素涵盖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过敏反应、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过度用嗓)、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因免疫未熟等易肿大,成人相对少但有诱因也可肿大)、病史因素(既往有扁桃体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易致肿大)。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最常见的是EB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例如,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中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扁桃体肿大,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EB病毒感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攻击扁桃体部位的淋巴细胞等,导致扁桃体组织充血、水肿,进而肿大。腺病毒感染也常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进而累及扁桃体,引起扁桃体肿大,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传播。
感染机制:病毒侵入扁桃体组织后,会在局部细胞内复制,引发免疫反应,吸引炎症细胞聚集,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这些炎症细胞的聚集会导致扁桃体组织的充血、水肿,从而出现肿大现象。
2.细菌感染:
常见细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扁桃体细菌感染导致肿大的常见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过度劳累等情况,潜伏在扁桃体隐窝内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扁桃体细菌感染导致肿大。
感染机制: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会损伤扁桃体组织,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使扁桃体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等成分渗出,同时白细胞浸润,导致扁桃体肿大,还可能伴有化脓等表现,如扁桃体表面出现脓性分泌物。
二、免疫因素
1.自身免疫反应:
发生情况: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扁桃体组织,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导致扁桃体肿大。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扁桃体肿大可能会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免疫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的免疫调节失衡,自身抗体产生增多,这些抗体与扁桃体组织中的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等免疫反应途径,引起扁桃体组织的炎症损伤,进而出现肿大。
三、其他因素
1.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例如:鼻腔、鼻窦的炎症可蔓延至扁桃体。鼻窦炎时,鼻腔内的炎症分泌物可能通过后鼻孔蔓延至扁桃体,引起扁桃体的炎症反应,导致肿大。咽炎也可向上累及扁桃体,咽炎时咽部的炎症逐渐扩散到扁桃体,使扁桃体组织受到炎症刺激而肿大。
蔓延机制:炎症通过直接蔓延的方式,病原体及其产生的炎症介质从邻近器官扩散到扁桃体,引起扁桃体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扁桃体肿大、充血等。
2.过敏反应:
过敏原接触:当扁桃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会引发过敏反应。例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接触花粉后,扁桃体局部的肥大细胞等被激活,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扁桃体组织水肿、肿大。
过敏机制:过敏原进入机体后,与扁桃体局部的肥大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间隙液体渗出,从而导致扁桃体肿大。
3.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吸烟: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长期吸烟会刺激扁桃体黏膜,导致扁桃体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进而引发扁桃体炎症,导致肿大。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扁桃体肿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过度用嗓:例如教师、歌手等长期过度用嗓的人群,扁桃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炎症,引起扁桃体肿大。过度用嗓会使扁桃体组织疲劳,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增加了病原体感染的机会。
4.年龄因素:
儿童时期: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扁桃体是儿童时期重要的免疫器官,在抗原刺激下容易发生免疫反应,所以儿童时期扁桃体肿大较为常见。例如,儿童在呼吸道感染时,扁桃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肿大,而且儿童时期扁桃体生理性肥大也较为常见,一般在10岁左右会逐渐萎缩。
成人时期:成人扁桃体肿大相对儿童时期较少见,但如果有反复的扁桃体感染等情况,也会出现扁桃体肿大。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相对稳定,但如果有基础疾病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仍可能导致扁桃体肿大。
5.病史因素:
既往有扁桃体炎病史:如果患者既往有多次扁桃体炎发作史,扁桃体组织已经处于相对敏感和易发炎的状态,再次受到病原体感染或其他刺激因素时,更容易出现扁桃体肿大。例如,曾经频繁发生扁桃体化脓性感染的患者,扁桃体组织会因为反复的炎症刺激而逐渐增生、肿大。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如患者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本身存在免疫调节紊乱的情况,更容易引发扁桃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扁桃体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