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昏迷会引起什么并发症
脑血栓昏迷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肺部感染因意识障碍致分泌物排出困难、长期卧床及抵抗力下降引发,表现为发热、咳嗽等,严重可致呼吸衰竭;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长期卧床、血液凝固性增加等有关,下肢肿胀疼痛,脱落可致肺栓塞;压疮由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初期皮肤发红,后可溃疡,易引发感染;应激性溃疡因机体应激及药物影响,表现为呕血、黑便,可加重病情;电解质紊乱源于进食少、补液不合理及脑部病变影响内分泌,不同紊乱表现各异,影响多系统功能;尿路感染多因留置导尿管及抵抗力下降,有尿频等症状,可损害肾功能。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发生并发症风险更高或影响更大,需针对性加强护理和治疗。
一、肺部感染
1.原因:脑血栓昏迷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易误吸导致肺部感染。同时,长期卧床使肺底部血液循环不畅,也增加了感染风险。昏迷患者抵抗力下降,细菌等病原体易侵入肺部引发炎症。
2.表现:发热、咳嗽、咳痰,痰液可呈黄色脓性,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3.影响:肺部感染若未得到及时控制,可发展为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增加患者死亡率,影响患者预后康复。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
1.原因:脑血栓昏迷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活动减少,静脉血流缓慢。同时,昏迷状态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液凝固性增加,易形成血栓。此外,若患者存在脱水情况,血液浓缩也会促进血栓形成。
2.表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出现皮肤青紫。
3.影响: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同时,深静脉血栓可引起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影响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
三、压疮
1.原因:昏迷患者自主活动能力丧失,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组织破溃和坏死。尤其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部位易发生。
2.表现:初期皮肤发红,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水疱、溃疡,严重时可深达肌肉、骨骼。
3.影响: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舒适度,还容易引发感染,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患者康复进程。
四、应激性溃疡
1.原因:脑血栓昏迷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引发应激性溃疡。此外,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2.表现: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3.影响:应激性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可加重患者病情,引起贫血,影响全身器官功能,增加患者死亡率。
五、电解质紊乱
1.原因:昏迷患者进食减少,若补液不合理,容易出现电解质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同时,脑部病变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电解质代谢异常。
2.表现:不同电解质紊乱表现不同,如低钾血症可出现肌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低钠血症可引起乏力、嗜睡、恶心、呕吐等。
3.影响: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心脏、神经肌肉等多个系统功能,严重时危及生命,干扰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恢复,影响治疗效果。
六、尿路感染
1.原因:昏迷患者常需留置导尿管,导尿管的存在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屏障,增加了细菌逆行感染的机会。此外,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尿路感染。
2.表现: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细菌等。
3.影响:反复的尿路感染可导致肾实质损害,影响肾功能,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整体康复进程。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各器官功能下降,发生上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家属及医护人员需更加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加强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易发生压疮,应增加翻身频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较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其影响更大,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
2.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血栓昏迷后发生并发症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长期影响。对于儿童昏迷患者,护理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损伤。在用药方面,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留置导尿管的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3.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本身抵抗力较低,感染的风险更高,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后,控制感染难度更大。对于此类患者,除积极治疗脑血栓外,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时,对心脏及循环系统影响更大,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及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