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软脑膜弥漫性炎症改变,常见病毒有肠道病毒等,经黏膜侵入人体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有发热、头痛等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有脑脊液等异常,需综合诊断并与其他脑膜炎鉴别,治疗包括一般、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可通过公共卫生等措施预防。
一、病毒性脑膜炎的定义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常见病毒类型: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虫媒病毒等。肠道病毒是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疱疹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等方式感染人体。
2.发病机制:病毒经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等黏膜侵入人体后,先在局部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繁殖,然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再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增殖,引起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脑膜和脑实质的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40℃甚至更高,儿童患者发热相对更为常见且体温波动可能较大。
头痛:头痛是较为突出的症状,程度轻重不一,可为全头部疼痛或局部疼痛,小儿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这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儿童由于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表现可能相对不如成人典型,但也可出现频繁呕吐。
2.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较为常见,克氏征(Kernigsign)和布氏征(Brudzinskisign)可呈阳性,小儿患者脑膜刺激征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也可通过检查发现相关异常。
3.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还可能有惊厥发作,儿童患者相对更容易出现惊厥,这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毒感染更易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另外,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四、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压力:多数患者脑脊液压力增高。
外观:多为无色透明。
细胞数:白细胞数轻度增多,一般在(10-500)×10?/L,以淋巴细胞为主。
生化检查:蛋白含量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通过脑脊液病毒学检查,如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可明确病毒类型。
2.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在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中,可能发现脑实质轻度水肿等改变。
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脑脊液检查结果以及病毒学检查等综合诊断。例如,脑脊液中检测到特定病毒的核酸或分离出病毒可明确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
2.鉴别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病情通常更为严重,脑脊液中白细胞数显著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糖含量明显降低,通过细菌涂片和培养可明确诊断,与病毒性脑膜炎可通过脑脊液的细胞分类、生化指标等进行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多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起病相对较缓,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脑脊液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
真菌性脑膜炎:病情进展相对较慢,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轻度至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真菌涂片和培养可发现真菌,可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
六、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密切观察体温、意识、瞳孔等变化。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呕吐频繁、进食不足的患者,需适当补充液体和营养。
2.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对于肠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对于疱疹病毒感染,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有一定疗效。
3.对症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药物降温,但需注意儿童患者药物降温的安全性;对于头痛剧烈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但要避免影响意识观察等;对于惊厥患者,可使用抗惊厥药物控制发作。
七、预后
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治疗后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但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减退、癫痫、肢体瘫痪等,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病情较重也可能影响预后,因此对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八、预防
1.公共卫生措施:注意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减少肠道病毒的传播。对于疱疹病毒感染,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2.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等。对于儿童,可通过接种相关疫苗(如肠道病毒71型疫苗等)来预防部分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另外,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