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有肌肉等长收缩、踝泵运动;中期有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训练;后期有全方位活动度、力量强化训练,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康复锻炼各有注意事项,需依自身情况安全适度锻炼。
一、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2周)
1.肌肉等长收缩锻炼
针对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等长收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是患者平躺,伸直患侧膝关节,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腓肠肌等长收缩是患者平躺,用力勾起脚尖,使小腿后方肌肉绷紧,同样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此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因为术后早期患肢活动受限,肌肉容易失用性萎缩,通过等长收缩维持肌肉的基本功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进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不适;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本身较弱,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每组次数和组数。
2.踝泵运动
患者平卧或坐姿,双腿伸直,脚尖缓慢向上勾起,使脚尖尽量朝向自己,然后脚尖缓慢向下伸展,至最大限度,如此为一次,每分钟10-12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踝泵运动能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任何年龄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都很重要,儿童进行时家长可辅助观察动作是否标准,老年患者可适当减慢速度。
二、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6周)
1.膝关节屈伸练习
在医生指导下,可开始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练习。患者平卧,由他人帮助缓慢屈伸患侧膝关节,角度从0°-30°开始逐渐增加,每次屈伸练习持续10-15分钟,每天2-3次。之后可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练习,患者自己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膝关节进行屈伸,角度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大,一般每周增加10°-15°左右。此练习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要在安全范围内逐步增加角度;老年患者恢复速度较慢,更要循序渐进,避免因角度增加过快导致损伤。
2.直腿抬高训练
患者平卧,患侧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下肢,使下肢与床面成30°-45°角,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直腿抬高训练可以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对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很重要。儿童进行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避免因力量不足导致抬高高度不够;老年患者要关注自身肌肉力量情况,适当调整每组次数。
三、后期康复锻炼(术后6周以上)
1.膝关节全方位活动度训练
进行膝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度训练,包括屈膝、伸膝以及旋转活动等。可以通过坐在床边,让患侧小腿自然下垂,利用重力逐渐增加屈膝角度;也可以进行靠墙静蹲练习,患者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慢慢下蹲,使膝关节屈曲角度逐渐达到90°左右,每次静蹲时间根据自身情况从3-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每天2-3次。全方位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恢复膝关节接近正常的活动范围,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时要根据自身恢复进度调整,儿童可适当加快恢复进度但要确保安全,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膝关节疼痛加重。
2.力量强化训练
进行下肢力量强化训练,可进行台阶上下训练,健侧下肢先上台阶,然后患侧下肢跟上,再健侧下肢下台阶,患侧下肢随后,重复进行;还可以进行抗阻伸膝训练,使用弹力带等进行阻力训练,患者伸直膝关节时对抗弹力带的阻力,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力量强化训练能进一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儿童进行抗阻训练时要选择合适阻力的弹力带,避免阻力过大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肌肉力量选择合适的训练强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髌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适度性。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配合程度和身体反应,因为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在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时,要确保动作轻柔,避免因儿童不配合或用力不当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同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锻炼要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不能因为康复锻炼影响骨骼和肌肉的正常生长。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髌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要充分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的特点。老年患者肌肉力量弱、关节灵活性差且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在康复锻炼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部位意外情况。例如在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时,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抬高高度和持续时间,防止因肌肉力量不足导致下肢坠落损伤膝关节。同时,老年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康复锻炼的进行和身体的恢复。
3.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要更加谨慎。糖尿病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变化,因为运动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在锻炼前要监测血糖,锻炼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停止并监测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避免剧烈的、引起心率过快的运动,如高强度的抗阻训练等,要选择低强度、缓慢的康复锻炼方式,如平缓的踝泵运动、小范围的膝关节屈伸练习等,防止因运动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引发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