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是什么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脑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血管壁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先天性血管病)、血液成分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凝血机制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因素(血管受压、微栓子形成),不同病因有不同的高发人群与风险因素,同时针对老年人、孕妇、儿童和青少年、患有基础疾病人群、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等特殊人群给出了预防脑缺血的温馨提示。

一、血管壁病变

1.动脉粥样硬化:是脑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出现脂质沉积、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弹性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男性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对女性在年轻时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更高。

2.血管炎:如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脑血管,引起血管炎症,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在女性中相对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的免疫系统特点有关。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3.先天性血管病: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可能导致局部血管结构异常,影响正常的血液流动,增加脑缺血的发生风险。这种病因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能更为突出,因为先天性疾病通常在早期就存在。

二、血液成分改变

1.血液黏稠度增加:脱水、高脂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可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缺血。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水分的摄取和代谢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易患高脂血症,增加血液黏稠度。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的风险较高。

2.凝血机制异常:某些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凝血因子异常、抗凝血因子缺乏等,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如遗传性蛋白C、蛋白S缺乏症等。获得性因素包括长期服用避孕药、妊娠、恶性肿瘤等。孕妇由于生理状态的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脑缺血的风险相对增加。有血栓形成家族史的人群,应特别关注凝血机制的检查。

三、血流动力学改变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损伤,引起血管重构,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同时,高血压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心脏功能,导致脑部血液灌注异常。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压波动过大,更容易发生脑缺血。中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积极控制血压。

2.低血压:血压过低时,脑部血液灌注不足,可导致脑缺血。常见原因包括大量失血、严重脱水、心力衰竭、药物不良反应等。老年人由于心血管调节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时,血压突然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正在服用降压药、血管扩张药等药物的患者,应注意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避免血压过低。

3.心脏功能障碍: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可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脏收缩功能。心律失常如房颤可导致心脏内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脑部,引起脑缺血。有心脏病家族史、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四、其他因素

1.血管受压:颈部肿瘤、颈椎病等可压迫颈部血管,影响脑部血液供应。长期低头工作、颈部姿势不良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等,容易患颈椎病,导致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压迫椎动脉。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颈椎病的发病率更高。

2.微栓子形成: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产生微栓子,随血流进入脑部,阻塞脑血管,引起脑缺血。有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史、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微栓子形成的风险较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发生脑缺血的风险较高。应定期进行体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在季节变换、气温骤变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2.孕妇:孕妇在孕期生理状态发生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脑缺血的风险相对增加。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压、血糖、凝血功能等指标。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3.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先天性血管病是导致脑缺血的重要原因。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发现孩子有头痛、头晕、视力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

4.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病情发展,降低脑缺血的发生风险。

5.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的人群,应尽快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增加运动量,合理饮食,以降低脑缺血的发生风险。

了解疾病
脑缺血
脑缺血指的是供应脑组织的血液不足,影响脑组织代谢引起的综合征,脑缺血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好发于中老年人。脑缺血有不同的类型,包括慢性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多发性脑缺血怎样治疗
王玉霞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缺血一般是指脑内多发缺血灶,建议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平时还应注意生活管理。1.药物治疗患者确诊存在脑内多发缺血灶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人尿激肽原酶、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如果本身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还需要尽早进行降压、降糖或者降脂治疗,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卡托普利、
突发脑缺血的症状?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突发性脑缺血一般是供应脑部的血管表现出了一过性供血不足的情况。突发脑缺血的时候,一般病人会有头晕,视物模糊,或者有恶心,呕吐,或者表现出单侧肢体无法活动的情况。有些人还会表现出突然失明,耳聋等情况。
脑缺血的症状有哪些?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部缺血会造成脑部组织功能上的改变。不同脑组织部位的缺血会造成不同的症状。最多见的症状是头晕。如果说是大脑半球的缺血。会造成病人单纯的头晕、头脑不清醒、乏力、犯困等表现。如果说是后循环缺血,后循环是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的是小脑和脑干。而后循环缺血会造成病人眩晕,具体表现为:天旋地转
脑缺血性改变症状是什么?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白质缺血后多见的表现有:认知功能、记忆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下降;还可造成肢体运动的功能障碍,比如肌力下降,或一侧甚至双侧肌力下降,因此造成肢体活动异常;它还可以造成感觉障碍,如疼痛、四肢麻木;它还可以造成睡眠障碍、精神障碍。不宜长时间久坐要适当进行锻炼,才能增强抵抗力。
脑缺血的症状有哪些?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部缺血会造成脑部组织功能上的改变。不同脑组织部位的缺血会造成不同的症状。最多见的症状是头晕。如果说是大脑半球的缺血。会造成病人单纯的头晕、头脑不清醒、乏力、犯困等表现。如果说是后循环缺血,后循环是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的是小脑和脑干。而后循环缺血会造成病人眩晕,具体表现为:天旋地转
老年人轻度中风能完全恢复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轻度中风一般是指轻度脑卒中,是否能完全恢复,需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 脑卒中指的是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并且是对功能无影响的小出血或梗死,若能够积极接受治疗,多数患者能够获得治愈。但是如果脑卒中已经造成明显的脑功能损伤,则很难完全治愈,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部分功能
低血压会不会中风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中风一般是指脑卒中。低血压通常不会直接引发脑卒中,但是长时间低血压可能会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 脑卒中是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低血压是患者血压水平低于正常的现象。对于低血压患者而言,自身血压偏低后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头痛等症状,但是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脑卒中产生。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保持低血压现象
血压偏低会引起中风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中风是指脑卒中,血压低是不是会引起脑中风与血压低的严重程度有关,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突然且进展迅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脑部疾病,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梗死。血压偏低的情况如果不是很严重,一般不会引起脑卒中。但若血压持续偏低,则会导致全身血流量不足,致使大
31岁为什么会脑缺血
沈介明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甲
31岁会有脑缺血灶可能与高血压、脑膜炎、脑动脉狭窄等因素有关。1、高血压高血压容易损害脑部小血管,长期如此可导致脑细胞缺氧坏死后形成的病灶,做影像学检查会看见脑缺血灶。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并发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2、脑膜炎如果患有脑膜炎可引起脑血管炎,导致局部发生脱髓鞘改变。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可发现脱髓鞘病变,外观上类似于脑缺血
每个人都有脑缺血灶吗
王玉霞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脑缺血灶。因为脑缺血灶是脑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结果,是由于脑组织缺血后形成的阴影,主要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等病理性疾病导致脑组织缺血而形成的。因此只有在存在相关疾病时,才会有脑缺血灶。如果不存在脑组织缺血的现象,属于健康人,则一般不会出现脑缺血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作息、纠正不良嗜好、规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该怎么治疗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会该怎么治疗?既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个一过性缺血,没有症状了,症状恢复了,还需要不需要治疗?研究已经证实了,虽然症状完全恢复了,但是脑血流量以及脑细胞功能并没有完全恢复,甚至于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但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出现这种脑血流没有恢复以及脑细胞功能没有恢复,还有认知障碍的没有恢复都是可以治疗,所以说虽然症状恢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哪些危害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实际上是脑梗死预警信号,就是说如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就会发展成脑梗死。脑梗死大家都知道,脑卒中,也就是大面积缺血,会造成一个严重后遗症症状,不能恢复的这种长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所以要在这种短暂症状时候,可以恢复这种短暂性脑缺血状态下赶快去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以及积极地干预,不发展到脑梗死,所以说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什么?到医院去进行了系统检查可能就会发现存在的哪些危险因素或者说致病原因。对这些已经知道危险因素和致病原因要积极加以干预,否则就会频繁发生,甚至于变成脑梗死,所以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重要的是要去做系统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复发,这是对于一个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必须要注意问题。
如何改善大脑缺血缺氧
杜琳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要想改善大脑的缺血、缺氧状态,首先患者可以用一些药物,比如用银杏叶片、扩管的药物等,因为扩张血管能够让血流速增加。其次,还需要注意多锻炼,多休息,这样也能够改善大脑的供血,同时还需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以及尿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降尿酸、降血压和降糖、降脂的药物来缓解大脑的缺血、缺氧。
如何改善大脑缺血缺氧
郝敬波 副主任医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若想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现象,可选择口服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的药物,如贝前列素钠、血塞通滴丸、脑安胶囊、银杏叶片等,能够有效地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的症状。对于大脑缺血、缺氧患者,还可进行吸氧或者高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因睡眠呼吸暂停、肺部感染、慢阻肺导致的缺氧症状,可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
脑缺血的治疗
李胜利 副主任医师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缺血的治疗原则是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要调脂、稳定斑块以及改善循环等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需要用到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等,调脂以及稳定斑块的药物主要是他汀类的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等等。高血压患者需要接受降血压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还要积极调整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