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异物感的原因
咽喉异物感的成因复杂,包括咽喉局部因素(如咽喉部炎症、肿物、外伤、特异性感染)、邻近器官因素(如鼻部、食管、颈部疾病)、全身因素(如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过度用嗓、空气污染),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特殊生理时期人群及有精神心理问题的人群出现咽喉异物感时也各有注意事项。
一、咽喉局部因素
1.咽喉部炎症: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咽喉黏膜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进而产生异物感。急性炎症起病较急,多伴有咽痛、发热等症状;慢性炎症则病程较长,异物感症状较为持续,常因感冒、过度用嗓、吸烟饮酒等因素加重。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咽喉黏膜,增加患咽炎的风险,从而更易出现咽喉异物感。
2.咽喉部肿物:咽喉部的良恶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纤维瘤、囊肿、喉癌、下咽癌等,随着肿物的生长,可占据咽喉部空间,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异物感。一般良性肿物生长相对缓慢,早期异物感可能较轻微;恶性肿物除异物感外,还可能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痰中带血等症状。年龄较大且有长期吸烟、酗酒史的人群,患咽喉部恶性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更需警惕。
3.咽喉部外伤:如鱼刺、骨头等异物卡在咽喉,可直接损伤咽喉黏膜,引起局部疼痛和异物感。另外,颈部的外伤累及咽喉部,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血肿形成,也会出现咽喉异物感。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在进食时嬉戏打闹,发生咽喉部异物卡顿的情况较成人更为常见。
4.咽喉部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梅毒等,这些感染可破坏咽喉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咽喉异物感。此类情况相对少见,但具有传染性,且症状可能较为复杂,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盗汗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感染这些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邻近器官因素
1.鼻部疾病: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的分泌物可向后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引起咽喉异物感。另外,鼻咽炎时,鼻咽部的炎症也可蔓延至咽喉部,导致咽喉不适。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发作期,频繁的鼻痒、打喷嚏、流涕,也会使分泌物增多,流至咽喉部,产生异物感。
2.食管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是引起咽喉异物感的常见原因之一。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造成黏膜损伤和炎症,产生异物感。此外,食管肿瘤、食管痉挛等疾病,也可能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导致食物通过不畅,引起咽喉部的牵涉性异物感。中老年人由于食管功能减退,患食管疾病的概率增加,出现咽喉异物感时,要考虑食管疾病的可能。
3.颈部疾病:颈部的甲状腺肿大、颈部淋巴结炎、颈部肿瘤等,可压迫颈部周围组织,包括咽喉部,导致咽喉异物感。甲状腺疾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内分泌变化较大,更容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甲状腺肿大。
三、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出现咽喉部黏膜干燥、萎缩等改变,导致咽喉异物感。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全身代谢减慢,咽喉部组织也会受到影响,出现黏液性水肿,产生异物感。
2.神经系统疾病:茎突过长综合征是由于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引起咽部异物感、疼痛等症状。另外,舌咽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疾病,也可能导致咽喉部出现异常感觉,表现为异物感。
3.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问题,可引起咽喉部肌肉紧张,导致咽喉部感觉异常,产生异物感,临床上称为咽异感症,也叫梅核气。这类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堵塞感、球状物梗阻,但检查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的人群,以及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咽喉异物感。
四、生活方式因素
1.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可刺激咽喉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引起咽喉异物感。过度饮酒也会对咽喉黏膜造成损伤,增加咽喉部炎症的发生风险。另外,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可能导致食物不能充分咀嚼,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胃食管反流,进而引发咽喉异物感。
2.过度用嗓:教师、歌手、销售人员等职业人群,由于工作需要长期过度用嗓,可导致咽喉部肌肉疲劳、声带受损,引起咽喉部炎症,出现异物感。儿童在玩耍时大声喊叫、长时间哭闹,也容易损伤咽喉部,导致异物感。
3.空气污染: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污染区、雾霾天气较多的地区,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可刺激咽喉部,引起炎症反应,产生异物感。吸烟人群不仅自身咽喉部受到烟草危害,二手烟还会影响周围人的咽喉健康,使他人也更容易出现咽喉异物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出现咽喉异物感时,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避免自行处理咽喉部异物,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时嬉戏打闹。老年人咽喉部感觉相对迟钝,出现异物感时可能症状不典型,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排除肿瘤等严重疾病。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若咽喉异物感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对于有精神心理问题的人群,要注意心理调节,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咽喉部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