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尺桡骨骨折
儿童尺桡骨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类型,外力因素(间接暴力、直接暴力)和儿童自身骨骼特点是病因,局部有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表现,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通过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诊断,治疗有保守(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预后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相关,可通过加强安全防护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预防
一、定义
儿童尺桡骨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尺骨和桡骨分别为前臂的两根长骨,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跌倒时手掌撑地、暴力直接打击等,容易发生骨折。
二、病因
1.外力因素
间接暴力:儿童活泼好动,在日常活动中,如奔跑、玩耍时容易发生跌倒,当手掌撑地时,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传导,可导致尺桡骨骨折,这种情况较为常见。例如,儿童在操场上奔跑时不慎摔倒,手掌着地,力量传导至前臂,引起尺桡骨骨折。
直接暴力:也可能是由于直接的外力打击,如被重物击中前臂等,直接导致尺桡骨骨折,这种情况相对间接暴力导致的骨折发生率较低,但也时有发生。
2.儿童自身特点
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韧性相对较好,但强度不如成人,所以在受到一定外力时就容易发生骨折。而且儿童的骨骼塑形能力较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折后的愈合及预后情况。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疼痛,儿童往往会哭闹不止,拒绝活动受伤的前臂。
肿胀:骨折部位周围迅速出现肿胀,随着时间推移,肿胀可能会逐渐加重。
畸形: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前臂的畸形,如缩短、成角等异常形态,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移位所致。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骨折断端的影响,儿童的前臂活动明显受限,无法正常旋转、屈伸等。
2.全身症状:一般单纯的尺桡骨骨折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是严重的骨折,可能会伴有一定的全身反应,如疼痛刺激引起的轻度烦躁等,但通常不会出现高热、休克等严重全身症状。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患儿前臂的情况,观察是否有肿胀、畸形、压痛等表现,同时会活动患儿的腕关节和肘关节,了解前臂的活动受限程度以及是否有骨擦感等。骨擦感是骨折的典型体征之一,当医生触摸或活动骨折部位时,可感觉到骨折断端相互摩擦的声音或感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儿童尺桡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等)以及骨折断端的移位情况等。通过X线片,医生能够准确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通过X线可以明确看到尺骨和桡骨的骨折线位置以及是否有重叠、成角等移位情况。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对于大多数儿童尺桡骨骨折,如果骨折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能够达到较好的对位对线,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医生会在麻醉(如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等)下,通过适当的手法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手法复位后需要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以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外固定的时间一般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而定,通常需要3-6周左右。
外固定:在手法复位后,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是非常重要的。石膏固定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限制前臂的活动,防止骨折断端再次移位。支具固定则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相对石膏固定可能更舒适一些,但同样需要确保骨折断端处于良好的对位对线状态。
2.手术治疗
当儿童尺桡骨骨折出现严重的移位,如手法复位无法达到满意的对位对线,或者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将骨折断端准确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固定,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手术治疗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但手术治疗在儿童尺桡骨骨折中相对保守治疗来说应用的比例相对较低,通常是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才会考虑。
六、预后
1.骨折愈合:儿童骨骼的生长潜力较大,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一般经过适当的治疗后,大多数儿童尺桡骨骨折能够顺利愈合。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通常在4-8周左右,骨折断端会有骨痂形成,随着时间推移,骨痂逐渐增多,骨折逐渐愈合。
2.功能恢复:如果骨折治疗得当,预后一般较好,前臂的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但在骨折愈合后,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以恢复前臂的旋转、屈伸等功能。康复训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儿的年龄、骨折愈合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一般来说,经过规范的康复训练,儿童前臂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康复训练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前臂功能部分受限,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例如,可能会出现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影响患儿拿取物品、书写等日常活动。
七、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防护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要注意加强安全防护。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要避免让其在高处玩耍,防止跌落受伤。在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如骑自行车等,要佩戴好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护肘等,减少因意外摔倒导致尺桡骨骨折的风险。
学校等场所也应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对于儿童的体育活动等要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活动。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在奔跑、玩耍时过于剧烈,减少碰撞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例如,教导儿童在行走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快速奔跑导致摔倒受伤。同时,要让儿童了解尺桡骨骨折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