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里长疙瘩是怎么回事
头皮出现疙瘩的原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炎症性皮肤病、其他因素及不同特殊人群的相关情况。感染因素中,毛囊炎、疖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还有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且免疫力低下、儿童等人群易患。炎症性皮肤病方面,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等有关,银屑病有遗传倾向,接触性皮炎因接触特定物质引发,不同人群发病特点有别。其他因素里,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形成,脂肪瘤由脂肪过度增生积聚而成,蚊虫叮咬也会致头皮疙瘩。特殊人群中,儿童头皮娇嫩易感染,孕妇因激素变化某些疾病风险上升,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几率增加,患有基础疾病人群皮肤抵抗力低也易发病,各人群均需根据自身情况正确应对。
一、感染因素
1.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头皮油脂分泌过多、搔抓、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易诱发。炎症初期表现为红色充实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可形成黄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糖尿病患者等更易患病。
2.疖肿:通常也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比毛囊炎更深、更大。起初为毛囊性炎性丘疹,后逐渐增大形成坚硬结节,伴红肿热痛,数天后中央变软,顶部出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脱落后排出脓血,炎症随之消退。糖尿病、肥胖、长期酗酒者等患疖肿风险增加。
3.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可通过与患者或患病动物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共用梳子、帽子等间接传播。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白癣、黑癣、黄癣和脓癣。白癣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在距头皮24mm处折断;黑癣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留下黑色小点;黄癣有特殊的鼠臭味,典型皮损为黄癣痂;脓癣表现为炎性肿块,表面有多个蜂窝状排脓小孔。儿童由于头皮皮脂腺发育不完善,头皮抵抗力较弱,更易感染头癣。
4.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头皮疱疹,初期为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疱液清亮,一般有疼痛或瘙痒感,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头皮时,表现为沿神经走行分布的带状红斑,上有簇集水疱,常伴有明显神经痛。免疫力低下人群、老年人易患带状疱疹,且疼痛症状可能更严重。
二、炎症性皮肤病
1.脂溢性皮炎:可能与皮脂腺分泌、马拉色菌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头皮是好发部位之一,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高糖高脂饮食等人群易患。青春期后皮脂腺分泌旺盛,发病几率增加;而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相对少见。
2.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头皮银屑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头发呈束状,但不脱发。搔抓后鳞屑易脱落,露出淡红色发亮薄膜,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关节症状。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3.接触性皮炎:头皮接触某些物质后,如染发剂、洗发水、护发素等,可引发过敏或刺激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或灼痛。去除接触物并积极治疗后,症状一般可较快缓解。过敏体质人群更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且再次接触致敏物质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三、其他因素
1.皮脂腺囊肿: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胸背部。囊肿呈圆形,中等硬度,有弹性,与皮肤粘连,表面光滑,无波动感,中央部位常有一小黑点。一般无自觉症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多见,可能与该年龄段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
2.脂肪瘤:是一种由脂肪过度增生积聚形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头皮下。瘤体质地柔软,呈分叶状,边界清楚,一般无压痛,生长缓慢。脂肪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肥胖人群相对多发。
3.蚊虫叮咬:夏季或温暖潮湿环境中,头皮易被蚊虫叮咬,叮咬处可出现红肿、丘疹,中央常有针尖大小瘀点,伴瘙痒。搔抓后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儿童皮肤娇嫩,被蚊虫叮咬后反应可能更明显。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头皮娇嫩,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性疾病如头癣、毛囊炎等发病率相对较高。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头皮清洁,避免共用梳子、帽子等物品。若发现头皮有疙瘩,不要自行挤压,以免导致感染扩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2.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皮脂腺分泌可能增加,脂溢性皮炎等疾病发生风险上升。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若头皮出现疙瘩,应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头皮清洁,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
3.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几率增加,且疼痛症状往往较重,可能影响生活质量。若老年人头皮出现疙瘩伴疼痛,尤其是沿神经分布的水疱,应及时就医,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预防后遗神经痛。同时,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4.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皮肤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毛囊炎、疖肿等感染性疾病。此类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注意头皮卫生,定期检查头皮情况。若出现疙瘩,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免疫力受抑制,各种感染风险增加,同样需密切关注头皮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