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股骨骨折保守治疗方法
卧床股骨骨折老人的护理包括体位摆放与翻身护理、牵引治疗(皮牵引和骨牵引)、康复锻炼(早期、中期、后期)、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及营养支持(蛋白质、维生素、钙摄入),通过多方面护理促进老人康复,预防并发症,保证营养以利于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一、卧床护理
1.体位摆放:老人股骨骨折保守治疗时需保持正确体位,一般可采用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内收、外旋等不良体位,防止骨折移位。例如,可在两腿之间放置软枕,使患肢保持外展状态,这有助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减少骨折移位风险。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良好的体位摆放能降低压疮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因不良体位可能导致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2.翻身护理:定时为老人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保持患肢与躯干在同一轴线,避免扭曲患肢。翻身动作需轻柔,防止因翻身不当导致骨折端移动,影响骨折愈合。频繁翻身可促进身体各部位血液循环,尤其对受压部位皮肤起到按摩作用,降低压疮发生可能,同时也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二、牵引治疗
1.皮牵引:适用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股骨骨折老人,通过牵引带作用于患肢皮肤,利用牵引重量达到复位和固定骨折的目的。牵引重量需根据老人具体情况调整,一般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皮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肢皮肤情况,如有无发红、水疱等,若发现皮肤异常需及时调整牵引带位置或重量。皮牵引相对创伤小,但牵引重量和时间需严格把控,以保证骨折复位效果,同时避免因牵引不当导致皮肤损伤等问题。
2.骨牵引:对于一些不稳定的股骨骨折,可能会采用骨牵引。通过穿刺将牵引针置入骨骼,利用牵引装置施加牵引力量。骨牵引的牵引重量和方向需精准调整,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骨牵引的固定效果相对更好,但牵引针处需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同时要注意观察牵引针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三、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在骨折早期,可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和放松练习。例如,指导老人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等长收缩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利于骨折端的稳定,因为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可对骨折端起到一定的挤压作用,利于骨折愈合。
2.中期康复锻炼:随着骨折的恢复,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在医护人员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由小到大,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例如,可让老人仰卧位,缓慢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每次活动可逐步增加角度,每天进行3-5次,每次活动10-15分钟。中期康复锻炼能有效防止关节僵硬,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为后期下床活动做准备。
3.后期康复锻炼: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负重锻炼。先从部分负重开始,逐渐增加负重程度。可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让老人逐步进行站立、行走等活动。但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老人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确保安全。后期康复锻炼能帮助老人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不过在锻炼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老人的耐受情况,如有不适需及时停止锻炼并进行评估。
四、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肺部感染预防:老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易积聚,需指导老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定期为老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轻拍打背部。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老人常见并发症,有效排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降低其发生几率,同时可鼓励老人深呼吸,增加肺活量。
2.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鼓励老人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需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以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同时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尿袋等urinary护理用品。多饮水和保持会阴部清洁能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因为充足的尿量可减少细菌在尿道的滋生,清洁会阴部可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3.压疮预防:除了定时翻身外,还需保持老人皮肤清洁干燥,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器具。定期检查老人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如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压疮的发生与长期受压、皮肤潮湿等因素有关,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风险,一旦发现皮肤有发红等早期压疮迹象,需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增加翻身次数、局部减压等。
五、营养支持
1.蛋白质摄入:保证老人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对于骨折愈合至关重要。例如,每天可摄入1-1.5g/kg体重的蛋白质,根据老人的体重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量,以促进骨折部位的修复和身体整体恢复。
2.维生素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D。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对骨折愈合有帮助;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骨骼的健康。例如,每天可摄入一定量的柑橘类水果获取维生素C,通过适当晒太阳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但要注意避免暴晒),或者根据医生建议补充维生素D制剂。
3.钙的摄入:适当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虾皮、芝麻酱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促进骨折愈合。一般来说,老人每天钙的摄入量需达到1000-1200mg,可根据具体饮食情况进行调整,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但要注意钙剂的补充需适量,避免过量摄入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