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介绍

来源:民福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多形性,对紫外线、热及某些溶剂敏感。传播途径包括飞沫、气溶胶、接触传播。临床表现有无症状、轻、普通、重型、危重型等。实验室检查一般及病原学、血清学有相应表现,影像学早期有特定表现。诊断分疑似和确诊病例。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重型、危重型有呼吸、循环等支持治疗。预防需个人防护、环境消毒、减少聚集、健康监测,特殊人群要加强防护和健康管理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含有病毒,近距离接触可被感染。

2.气溶胶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3.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也可导致感染。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1.无症状感染:部分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

2.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

3.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4.重型: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出现休克;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持续高热超过3天;

出现气促(<2月龄,呼吸≥60次/分;2~12月龄,呼吸≥50次/分;1~5岁,呼吸≥40次/分;>5岁,呼吸≥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出现嗜睡、惊厥;

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5.危重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

呼吸衰竭,且需机械通气;

休克;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ECMO支持。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铁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见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炎症因子升高。

2.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采用实时荧光RT-PCR和/或核酸测序法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

血清学检查: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像学检查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儿童患者影像学表现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肺炎混淆。

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临床表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血清学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2.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发热给予退热治疗,咳嗽给予止咳治疗等。

3.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呼吸支持:及时给予有效呼吸支持,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有创机械通气等。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其他治疗:可根据病情给予免疫治疗等,同时注重器官功能支持与保护等综合治疗措施。

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

1.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密闭空间等应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

手卫生:勤洗手,可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2.环境消毒: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3.减少聚集: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

4.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及时就医并告知相关接触史。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应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务必佩戴口罩;儿童则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家长应监督其正确洗手等;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更加注重自身健康状况的监测,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基础疾病,感染后更要及时就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加重,需要更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来保障健康。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少数病情危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会到多少度?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发热正常是以低热为主,这个发热大约在37.3~38摄氏度之间。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免疫抵抗力不同,有些病人可能会表现出持续高热不退的症状,我们这时要给予病人退烧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有什么症状?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冠感染的典型表现就是发热、干咳,并且伴随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部分病人会表现出流鼻涕、鼻塞、腹泻、打喷嚏等情况。病人情况不同,临床症状有个体差异性。有些病人甚至表现出呼吸困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和普通发烧区别?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和普通肺炎发热没有办法区分,前者有可能发热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多是干咳或咳少量的白粘痰,后者有可能会表现出咳较多的脓性痰。建议患者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以协助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几天发病?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后,其发病的时间多和潜伏期有一定的关系。正常潜伏期在1~14天,病人多在3~7天可以陆续发病。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即便无临床表现,也要进行隔离观察。因为在潜伏期之内,这些人群具有传染性,必要时早期予以隔离的观察和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体温是多少?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使患者表现出发烧、干咳和乏力等表现,其中有一部分患者的体温是正常的,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中度热,温度多在38度左右,也有的患者体温高达39℃,因此在判断患者有没有表现出新型冠状病毒时,要看患者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去过疫区或者有没有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同时需要及时进行核酸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潜伏期吗?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基于现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以一周以后表现出呼吸困难或者低氧血症。轻型病人有的可以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没有肺炎表现。多数病人正常情况下愈后良好,手术病人病情危重,一般老年人或者有慢性基础性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t表现?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在做ct时,早期会呈现多发小斑片的阴影及间质改变,正常以肺部外带比较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会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阴影,浸润阴影,严重的冠状病毒病人可表现出肺实变,胸腔里面积液变少等表现。但是部分没有完全确诊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人,除了肺部ct表现以外,还需要根据病原学证据来进行
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是感冒的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较为多见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和干咳。没有明确原因之前,最好不要盲目使用药物。如果咳嗽的症状比较严重,可咨询医生之后使用止咳的药物治疗。配合医生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可适量的喝些温热的白开水,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自测?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自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往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流行病学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流行病学史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往往会有相关的接触史,或者是去过疫情高发地区。二,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多数会有发热的症状,发热是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指标。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的区别?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的区别主要是以下几点:1、从症状来说,普通肺炎病人比较多见的是高热、咳嗽、咳痰,可能有胸痛等表现。相比较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多为低热)、干咳、乏力为主要症状,少有咳痰、胸痛等表现,更多见逐渐表现出胸闷、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2、很重要的鉴别点是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不会反复发热
曾艳丽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冠肺炎是病毒性感染,病人在病情控制前,可能会持续发烧,而且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定,因人而异。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随着病情控制,患者体温会逐渐成下降或者很快体温就控制住。发热时间比较长的患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因为新冠肺炎虽然是单纯病毒感染,但是感染后,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力改变,机体免疫力降低后,会合并细菌感染。有些患者本身有其他的基础病
怎样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防控新型病毒感染的措施有: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严格强制性隔离观察治疗。二、普通人员要少到公共场所去、少聚集、注意勤洗手、戴口罩、分餐制,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捂住口鼻。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三、积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持续低烧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廖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持续低热是否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要完善相应检查才能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部分轻症的患者或危重症的患者可以有低热的现象。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此时要完善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检查予以排查。引起持续的低热病因有很多,例如肺结核、某些细菌的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此时亦需要根据情况予以相应的鉴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喉咙会痒吗?
廖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出现咳嗽和喉咙痒的症状。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主要和常见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咽喉部的瘙痒不适。在疫情期间,对于有咳嗽、喉咙痒的患者要询问有无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需要早期完善胸部CT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予以排查。当然咳嗽喉咙痒还可以见于其它的疾病,特别是感冒后咳嗽、咽喉炎、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