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膀胱脱垂怎么回事
产后膀胱脱垂是女性分娩后膀胱底部连同部分尿道向下移位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原因包括分娩损伤、盆底组织松弛、腹压增加、年龄因素和先天发育异常;症状有肿物脱出、排尿异常、腰骶部酸痛及下坠感、泌尿系统感染;诊断依靠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治疗分非手术(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治疗、子宫托)和手术两种;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大、有多次分娩史、合并慢性疾病、有再次生育需求的产妇需分别采取注重休息与长期锻炼、加强康复与定期复查、积极治疗慢性病控制基础病指标、选择对生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等应对措施。
一、产后膀胱脱垂的定义
产后膀胱脱垂是指女性在分娩后,膀胱底部连同部分尿道向下移位,脱离正常解剖位置,严重时可脱出至阴道口外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它是女性产后常见的盆底问题之一。
二、产后膀胱脱垂的原因
1.分娩损伤: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通过产道会对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等支持结构造成过度牵拉、损伤,导致其支撑力量减弱,无法维持膀胱的正常位置,从而引发膀胱脱垂。初产妇、胎儿过大、产程过长、难产、使用产钳助产等情况会增加这种损伤的风险。
2.盆底组织松弛:怀孕时,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不断增大,对盆底组织产生持续的压迫,使盆底肌肉长期处于伸展状态,弹性下降。再加上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如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盆底支持组织的弹性和韧性降低,进一步加重盆底组织松弛,增加产后膀胱脱垂的可能性。
3.腹压增加:产后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如提重物、长时间抱孩子、便秘时用力排便、慢性咳嗽等,都会导致腹压增加,对膀胱产生向下的压力,促使膀胱向下移位,从而诱发或加重膀胱脱垂。
4.年龄因素:年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女性的盆底肌肉和结缔组织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弹性和张力下降,盆底支持功能减弱,使得产后膀胱脱垂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升高。
5.先天发育异常:部分女性可能存在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其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本身较为薄弱,在经历怀孕和分娩后,更容易出现膀胱脱垂。
三、产后膀胱脱垂的症状
1.肿物脱出:轻度膀胱脱垂患者可能仅在用力屏气、咳嗽、久站或劳累后,感觉阴道内有肿物脱出,休息或平卧后肿物可自行回纳。重度患者肿物可能持续脱出在阴道口外,无法回纳,甚至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
2.排尿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不尽感等症状。由于膀胱位置改变,膀胱颈角度发生变化,导致排尿阻力增加,尿液不能完全排空,残余尿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即在咳嗽、大笑、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3.腰骶部酸痛及下坠感:膀胱脱垂会牵拉周围的组织和神经,导致患者出现腰骶部酸痛及下坠感,尤其在久站、劳累后症状会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
4.泌尿系统感染:由于膀胱排空不全,残余尿量增加,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
四、产后膀胱脱垂的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分娩史,包括分娩方式、产程情况、胎儿大小等,以及产后的症状表现、症状出现的时间和变化情况等。
2.体格检查:进行妇科检查,观察阴道口有无肿物脱出,评估肿物的大小、位置、质地、能否回纳等情况。同时,还会检查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张力,了解盆底功能状态。此外,还可能进行尿常规、超声等检查,以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感染和残余尿量等情况。
五、产后膀胱脱垂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盆底肌肉锻炼:也称为凯格尔运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患者通过自主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膀胱脱垂的症状。一般建议产后尽早开始进行,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肉,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进行34次。
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借助仪器将盆底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正确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高患者对盆底肌肉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增强锻炼效果。
子宫托:是一种放入阴道内的器具,通过支撑盆底组织,减轻膀胱脱垂的症状。子宫托需要定期取出清洗,以保持卫生。它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膀胱脱垂患者,或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2.手术治疗:对于重度膀胱脱垂、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阴道前壁修补术、盆底重建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较大的产妇:年龄较大的产妇盆底组织恢复能力相对较差,发生膀胱脱垂后更难自行恢复。在产后应更加注重休息,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同时,要积极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坚持长期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手术治疗需要谨慎评估风险。
2.有多次分娩史的产妇:多次分娩会对盆底组织造成累积性损伤,增加膀胱脱垂的严重程度和复发风险。这类产妇在产后应加强盆底康复治疗,定期进行复查,了解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如果出现膀胱脱垂症状,应及时就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3.合并有慢性疾病的产妇:如患有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的产妇,会因腹压增加而加重膀胱脱垂的症状。在治疗膀胱脱垂的同时,需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控制咳嗽和便秘,减少腹压增加的因素。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在手术治疗前需要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
4.有再次生育需求的产妇:对于有再次生育需求的产妇,在治疗膀胱脱垂时应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是首选,如盆底肌肉锻炼和生物反馈治疗等。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应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对子宫和盆底组织的损伤,为再次生育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