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和支气管炎的区别
咽炎发生在咽部,病因有病毒、细菌感染及环境因素,表现为局部和全身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病毒、细菌感染及环境因素相关情况;支气管炎在支气管,病因有感染和理化因素,表现为咳嗽、喘息及全身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治疗分急性和慢性发作期及缓解期,不同情况有相应治疗措施。
一、发病部位
1.咽炎:咽炎是发生在咽部的炎症,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鼻咽位于鼻腔的后方,口咽在口腔的后部,喉咽则与喉部相连。
2.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的炎症,支气管是从气管分出的各级分支,分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等,主要在肺部的通气通道部位。
二、病因
1.咽炎: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咽炎,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低人群易受病毒侵袭引发咽炎,生活中密切接触病毒携带者等情况易导致感染。
细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的细菌性咽炎病原体,过度疲劳、受凉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易趁虚而入引发咽部感染,在集体生活环境中较易传播。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如空气中存在大量粉尘、化学刺激性气体等,会刺激咽部黏膜,损伤咽部的防御屏障,增加咽炎发生风险,长期吸烟人群咽部受烟草烟雾刺激,咽炎患病率较高。
2.支气管炎:
感染因素:病毒是引发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体,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人体免疫力波动,易受病毒感染累及支气管;细菌感染也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是常见致病菌,在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较为多见。
理化因素: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如氯气、二氧化硫等,或长期接触粉尘,如煤矿粉尘、石棉粉尘等,会损伤支气管黏膜,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引发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的烟雾刺激是常见的理化因素致病原因,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会逐步破坏支气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临床表现
1.咽炎:
局部症状:咽部干燥、疼痛是常见表现,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轻微不适,有的较为剧烈,吞咽时疼痛可能加重;还可出现咽部异物感,总感觉咽部有东西卡着,但又咳不出、咽不下;部分患者会有咳嗽症状,一般为刺激性干咳。
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儿童患者相对成人更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发热持续时间因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不同,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发热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持续时间稍长。
2.支气管炎:
咳嗽:咳嗽是支气管炎最主要的症状,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痰液的性质因病情不同而异,急性支气管炎初期多为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转为黏液脓性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可出现慢性咳嗽,晨间咳嗽较为明显,咳痰量也较多。
喘息:部分患者尤其是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呼气延长,可听到哮鸣音,在活动后喘息症状可能加重,儿童患支气管炎时喘息症状相对更易出现且有时较为明显,与儿童气道相对狭窄等生理特点有关。
全身症状: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部分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病程较短,体温可较快恢复正常;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不明显,但在急性发作期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
四、诊断方法
1.咽炎:
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咽部黏膜情况,咽炎患者咽部黏膜多有充血、肿胀,有时可见咽部淋巴滤泡增生,鼻咽部咽炎可能需借助间接鼻咽镜等检查查看鼻咽部黏膜状况。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还可进行咽拭子培养,明确是否有致病菌感染及菌种类型。
2.支气管炎:
体格检查:听诊肺部时,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两肺呼吸音可能粗糙,有时可听到散在的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散在的干、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对于支气管炎诊断有一定帮助,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胸部X线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等改变,有助于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肺功能检查: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检查是重要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手段,可检测通气功能,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FVC(用力肺活量)等指标,了解是否存在气流受限及气流受限的程度。
五、治疗原则
1.咽炎:
病毒感染性咽炎:多为自限性疾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使用含片缓解咽部疼痛,常用的含片有西瓜霜含片等,具有清咽利喉、消肿止痛的作用;多饮水,保持咽部湿润,利于缓解不适,儿童患者需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咽部黏膜的良好状态。
细菌感染性咽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根据药敏试验等合理选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用药规范,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范围。
环境因素相关咽炎:脱离污染环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员需佩戴防护口罩等,吸烟人群需戒烟,以减少对咽部的持续刺激,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有害的理化因素。
2.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咳嗽明显者可使用止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有痰不易咳出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若合并细菌感染则需使用抗生素,儿童患者使用止咳祛痰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祛痰、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控制感染可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抗生素;祛痰止咳药物同急性支气管炎的用药原则;平喘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气雾剂;缓解期主要是增强体质,预防复发,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需更谨慎评估病情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注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