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性和增生性病变,属膀胱慢性炎症特殊类型。其发病与感染、梗阻、化学物质接触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尿路刺激、血尿、下腹部不适等;诊断靠尿常规、超声、膀胱镜及病理活检;治疗包括针对病因、膀胱灌注、手术;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定期随访。
一、腺性膀胱炎的定义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性和增生性病变,属于膀胱慢性炎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膀胱黏膜在长期慢性刺激下,如结石、感染、梗阻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膀胱黏膜上皮及腺上皮增生并伴有腺样结构形成。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感染因素
长期的泌尿系统感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会反复刺激膀胱黏膜。研究表明,慢性尿路感染可使膀胱黏膜处于持续的炎症状态,促使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和化生。例如,有长期尿路感染病史的患者,其发生腺性膀胱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病毒感染也可能参与其中,虽然相对细菌感染来说证据稍弱,但一些研究发现特定病毒感染后可能破坏膀胱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上皮的异常改变。
2.梗阻因素
尿路梗阻,如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尿液排出不畅,会使膀胱内压力增高,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对膀胱黏膜的持续刺激增加。以前列腺增生为例,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尿液在膀胱内潴留时间延长,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对膀胱黏膜的损伤作用持续存在,从而诱发腺性膀胱炎。
3.其他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胺类染料等,也可能增加腺性膀胱炎的发病风险。这些化学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接触膀胱黏膜,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增殖分化过程,导致上皮细胞发生异常改变。
二、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
1.尿路刺激症状
患者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白天可能每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就有排尿需求;尿急是指突然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控制;尿痛则是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域有疼痛感,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这种尿路刺激症状在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例如年轻女性如果存在长期的泌尿系统感染等诱因,也容易出现这些症状。
2.血尿
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红色,可能是洗肉水样或鲜红色;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尿常规检查才能发现红细胞。血尿的出现与膀胱黏膜的病变有关,当病变部位的血管受到刺激或破坏时,就会导致出血。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尿表现可能相似,但对于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血尿时需要警惕其他更严重疾病的可能,同时要注意与腺性膀胱炎本身的血尿表现进行鉴别。
3.其他表现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疼痛性质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饮水过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尿路刺激症状和疼痛不适。例如,长期久坐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导致膀胱局部抵抗力下降,而饮水过少会使尿液浓缩,进一步刺激膀胱黏膜,从而使腺性膀胱炎的症状加重。
三、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方法
1.尿常规检查
通过尿常规可以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等情况,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血尿,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可能有泌尿系统感染,但这些指标只是辅助诊断,不能确诊腺性膀胱炎。不同年龄的患者尿常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尿常规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等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排查。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膀胱壁的情况,了解膀胱黏膜是否有增厚、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患者适度充盈膀胱,以便更好地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情况,超声检查还可以同时评估前列腺等相关结构的情况。
3.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膀胱镜可以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的病变情况,可见膀胱黏膜有片状或弥漫性的充血、水肿,有散在的小颗粒或滤泡样改变,有时可见黏膜表面有小的囊性结构等。同时,在膀胱镜下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腺性膀胱炎的金标准,通过病理可以明确上皮及腺上皮的增生情况以及是否有腺样结构形成等特征性改变。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轻柔程度,例如儿童患者身体各部位相对娇嫩,更要谨慎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四、腺性膀胱炎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存在尿路梗阻因素,如前列腺增生,可能需要针对梗阻进行处理,如对于适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治疗,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如果是由感染引起,需要积极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2.膀胱灌注治疗
一些药物可通过膀胱灌注的方式用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如卡介苗等。膀胱灌注治疗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病变部位,起到抑制细胞增殖、抗炎等作用。但不同患者对膀胱灌注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3.手术治疗
对于病变较为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等。手术可以切除病变组织,缓解症状,但术后需要注意定期复查,因为腺性膀胱炎有复发的可能。在手术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五、腺性膀胱炎的预后及随访
1.预后情况
腺性膀胱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及时治疗、病因是否去除等。如果能够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但如果病情发现较晚,病变较为广泛,或者病因持续存在,如梗阻因素未得到有效解除等,可能会影响预后,甚至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恶变。
2.随访要求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一般建议术后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和尿常规检查等。通过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病情是否复发、是否有病变进展等情况。随访的时间间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对于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每36个月进行一次膀胱镜和尿常规检查;如果患者病情有变化,则需要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的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