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股骨颈骨折
左股骨颈骨折是发生在左侧股骨头与股骨骨干相连部位的骨折,病因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压痛等,辅助检查包括X线、CT、MRI,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康复护理分早期、中期、后期,预后涉及骨折愈合、股骨头坏死风险、功能恢复情况等。
一、左股骨颈骨折的定义与病因
左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左侧股骨头与股骨骨干相连的部位的骨折。其常见病因包括:老年人多因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如跌倒等即可引发;青壮年则多由于高能量损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另外,某些疾病导致骨质量下降,也可能增加骨折风险,如股骨头坏死、骨肿瘤等疾病影响骨的结构和强度时。
(一)年龄因素影响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代谢发生变化,骨密度降低,骨的脆性增加,所以更易发生左股骨颈骨折,且骨折后愈合相对困难,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青壮年由于骨质量较好,若发生骨折多是严重创伤所致,但恢复能力相对老年人可能稍强。
(二)性别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左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概率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老年女性中,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导致骨质疏松更明显,所以老年女性左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骨的健康。吸烟会影响骨的血液供应,酗酒会干扰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左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另外,缺乏运动的人群骨密度相对较低,也是左股骨颈骨折的潜在危险因素。
(四)病史因素影响
有骨质疏松病史、股骨头坏死病史、骨肿瘤病史等的患者,本身骨的结构或强度存在异常,发生左股骨颈骨折的几率较无这些病史的人群明显增高。例如,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的微观结构遭到破坏,骨小梁变细、断裂,骨的强度降低,容易在轻微外力下发生骨折。
二、左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患者往往不能站立或行走,在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例如,老年人跌倒后左髋部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且无法继续活动。
肿胀:骨折部位周围可能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引起。
功能障碍:患肢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屈伸、旋转等,髋关节的正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2.体征
畸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患肢短缩、外旋畸形,这是左股骨颈骨折比较典型的体征之一。例如,患肢缩短,且向外旋转,与健侧肢体相比长度不等,外观上可明显看出异常。
压痛:在左股骨颈部位有明显的压痛,叩击足跟时可引起髋部疼痛。
三、左股骨颈骨折的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是初步诊断左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等)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通过X线片能够清晰看到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端是否错位等,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CT检查
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骨折,X线可能难以发现细微骨折线,此时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情况,尤其是能够发现隐匿性骨折。它能从不同层面观察骨折部位,对于判断骨折的三维结构和移位程度有重要价值。
3.MRI检查
在骨折早期,X线和CT可能还未显示出明显异常时,MRI检查可以更早地发现骨髓水肿等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左股骨颈骨折。此外,MRI还可以评估股骨头的血运情况,对于判断骨折预后有一定帮助,因为股骨头的血运状况与骨折愈合及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密切相关。
四、左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牵引复位后石膏固定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例如,通过皮牵引或骨牵引使骨折端复位,然后用石膏固定患肢于适当位置,限制患肢活动,促进骨折愈合。但非手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可能会引发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并发症风险更高。
2.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适用于年轻、骨折移位不明显或有复位希望的患者。通过植入螺钉等内固定装置将骨折端固定,保持骨折的复位状态,促进骨折愈合。但内固定手术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可能。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年龄较大、骨折移位明显、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可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可能出现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
五、左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
患肢功能锻炼: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可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舒张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等,避免关节僵硬。
体位护理:对于卧床患者,要注意保持患肢正确的体位,如避免患肢内收、外旋等,防止骨折移位。可使用枕头等将患肢适当抬高,促进血液回流。
2.中期康复
关节活动度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髋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度训练。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关节活动练习,逐步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
负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逐步进行患肢的负重训练。早期可先进行部分负重,然后逐渐增加负重程度,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负重导致骨折再移位或影响愈合。
3.后期康复
全面功能恢复训练: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加强全身的体能训练,提高机体的综合素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六、左股骨颈骨折的预后
1.骨折愈合情况
不同类型的骨折预后不同,头下型骨折由于血运破坏较严重,骨折不愈合率相对较高;经颈型和基底型骨折相对愈合几率稍高,但也存在一定的不愈合风险。一般来说,青壮年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好,老年人由于骨质量差、血运不佳等因素,骨折愈合更困难,且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2.股骨头坏死风险
左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头下型骨折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因为该部位血运主要来自关节囊外的动脉环,骨折后容易损伤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移位程度越大,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越高。另外,年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老年人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几率相对青壮年更高。
3.功能恢复情况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可以恢复较好的髋关节功能,能够恢复正常的行走和日常生活。但也有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如活动受限、疼痛等,影响生活质量。例如,股骨头坏死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甚至影响下肢的整体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