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胀是什么意思
膀胱肿胀是膀胱内尿液积聚致体积增大,常见原因有尿路梗阻(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或狭窄、膀胱结石或肿瘤)和神经源性膀胱(如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表现有排尿异常、下腹部不适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超声、尿常规、尿动力学等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和引流尿液(急性尿潴留时立即引流,慢性者可能长期引流);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重视、老年人需综合考虑基础病、妊娠期女性要权衡对母婴影响。
一、膀胱肿胀的定义
膀胱肿胀是指膀胱内积聚过多尿液,导致膀胱体积增大的一种状态。正常情况下,膀胱具有一定的容量来储存尿液,当各种原因引起尿液排出受阻或膀胱自身储尿功能异常时,尿液在膀胱内潴留,使得膀胱壁受到牵拉,从而出现肿胀的表现。
二、常见原因
(一)尿路梗阻
1.良性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尿液排出受阻,进而使膀胱内尿液积聚,引起膀胱肿胀。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增加,50岁以上男性中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尿道结石或狭窄:尿道内的结石会阻塞尿液排出通道,尿道狭窄可由先天性因素、炎症、外伤等引起,无论是尿道结石还是狭窄,都会阻碍尿液从膀胱排出,造成膀胱内尿液潴留,引发膀胱肿胀。尿道狭窄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因不同病因出现,尿道结石则在特定人群中因代谢等因素有较高发生概率。
3.膀胱结石或肿瘤:膀胱内的结石会机械性地阻塞尿道内口等部位,影响尿液排出;膀胱肿瘤可占据膀胱内空间,或阻塞膀胱出口,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引起膀胱肿胀。膀胱结石在儿童和老年人中相对常见,而膀胱肿瘤的发病与年龄、吸烟等因素相关,50-70岁为高发年龄段,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二)神经源性膀胱
1.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导致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失调,尿液不能正常排出,潴留在膀胱内,引起膀胱肿胀。脊髓损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因外伤、疾病等导致;脑卒中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帕金森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2.糖尿病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并发神经病变,影响膀胱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出现尿液潴留和膀胱肿胀。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且随着病程延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增加。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排尿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排尿不尽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完全无法排尿,表现为急性尿潴留。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早期可能仅有尿频、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排尿困难等表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与尿潴留交替的情况。
2.下腹部不适:下腹部会有胀满、疼痛等不适感,膀胱肿胀明显时,下腹部可触及膨隆的膀胱。
(二)体征表现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发现下腹部膀胱区叩诊呈浊音,按压时有胀痛感,有时能触及增大的膀胱。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泌尿系统疾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史、糖尿病史等,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诱发因素等。例如,询问男性患者是否有前列腺相关疾病的病史,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除了检查下腹部膀胱区的情况外,还会进行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如检查尿道外口情况、肛门括约肌张力等,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梗阻或神经源性因素导致的膀胱肿胀。
(三)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膀胱的形态、大小以及膀胱内是否有结石、肿瘤等病变,还能测量残余尿量,是诊断膀胱肿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直观看到膀胱内尿液潴留的情况,残余尿量的测量对于评估膀胱功能很重要,正常残余尿量一般小于50ml,若残余尿量增多则提示存在排尿障碍。
2.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加重膀胱肿胀的症状或成为膀胱肿胀的诱因之一。
3.尿动力学检查: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等情况,尿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的压力、容量、顺应性以及尿道的功能等,是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手段。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能够精确了解膀胱和尿道的功能状态,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治疗原则
(一)解除梗阻
1.针对尿路梗阻的治疗:如果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路梗阻,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等)、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尿道结石或狭窄引起的梗阻可通过手术取石、尿道扩张等方法解除梗阻;膀胱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取石术、肿瘤切除术等。
2.针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对于神经源性膀胱,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改善膀胱功能。例如,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如胆碱能受体激动剂等)等方法促进膀胱排尿功能恢复;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同时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等改善膀胱神经功能。
(二)引流尿液
当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时,需要立即引流尿液,可采用导尿术,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等方法,迅速缓解膀胱肿胀带来的不适,并根据病因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慢性膀胱肿胀且肾功能可能受到影响的患者,也可能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进行膀胱造瘘等引流尿液的措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膀胱肿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高度重视。儿童膀胱肿胀可能由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原因引起,如先天性尿道瓣膜等。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检查要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超声检查等无创检查为主。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对儿童泌尿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二)老年人
老年人是膀胱肿胀的高发人群,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评估各项检查的风险和收益。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老年人对治疗的耐受性,例如在使用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功能等情况;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老年人,在进行康复训练等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状况,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膀胱肿胀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因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等原因引起。诊断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方法,如尽量不进行有辐射的检查。治疗时要权衡治疗措施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例如导尿等操作要在严格无菌的情况下进行,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