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纯性的慢性鼻炎
单纯性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有局部和全身等病因,病理生理表现为黏膜组织变化和鼻分泌物变化,临床表现有鼻塞、多涕等,可通过症状评估和鼻腔检查诊断,需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鉴别,治疗原则以非药物干预为主,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单纯性的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其特点是炎症持续较长时间,且炎症反应以交替性鼻充血、分泌物增多等为主要表现,无明显的鼻结构异常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鼻炎情况。
二、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急性鼻炎如普通感冒引起的鼻炎,如果多次发作且没有得到规范、彻底的治疗,就容易迁延为慢性鼻炎。例如,儿童时期若频繁患普通感冒且未有效控制,可能增加患单纯性慢性鼻炎的风险,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鼻腔黏膜的修复能力也不如成人完善。
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会影响鼻腔的通气和引流,使鼻腔黏膜容易反复受到刺激而发炎。这种结构异常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存在,若未及时纠正,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就可能引发单纯性慢性鼻炎。
鼻腔用药不当:长期使用滴鼻净等血管收缩剂,可导致药物性鼻炎,进而发展为单纯性慢性鼻炎。尤其是对于长期需要使用鼻腔药物的人群,如患有过敏性鼻炎需要长期局部用药的患者,如果用药方法不正确或药物选择不合适,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全身因素
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结核等慢性疾病,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鼻腔黏膜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炎。对于患有这些慢性疾病的人群,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患单纯性慢性鼻炎的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鼻腔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鼻腔炎症。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时,会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比如儿童如果挑食、偏食,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就可能使鼻腔黏膜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单纯性慢性鼻炎。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鼻腔黏膜水肿,导致鼻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受到内分泌失调的影响。
三、病理生理
1.黏膜组织变化
初期表现为黏膜肿胀,主要是由于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黏膜下组织水肿。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黏膜增生、肥厚等改变。例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单纯性慢性鼻炎早期黏膜上皮下静脉丛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固有层水肿,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后期则可能出现黏膜上皮纤毛脱落,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
2.鼻分泌物变化
鼻分泌物增多,初期多为黏液性,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变为黏液脓性。分泌物增多是由于炎症刺激鼻腔黏膜,导致腺体分泌亢进所致。例如,患者会出现经常擤鼻涕的情况,且分泌物的性状会随着炎症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变化。
四、临床表现
1.鼻塞
间歇性和交替性:间歇性表现为鼻塞在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交替性表现为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转卧另一侧后,另一侧鼻腔又出现阻塞。这种鼻塞特点在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中都较为常见,儿童可能会因为鼻塞而出现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等情况,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
2.多涕
一般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常向后流入咽喉部,引起咳嗽、多痰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过多的鼻涕倒流可能会刺激咽喉,导致反复咳嗽,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疾病。
3.其他症状
嗅觉减退:由于鼻塞和鼻黏膜肿胀,嗅觉感受器受到影响,导致嗅觉减退。这种情况在病情较轻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加重会逐渐明显。对于从事需要良好嗅觉工作的人群,如厨师等,嗅觉减退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
头痛、头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昏等症状,尤其是在鼻塞明显时。这是由于鼻塞导致呼吸不畅,大脑缺氧引起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头痛、头昏的感受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情况。
五、诊断
1.症状评估:根据患者的鼻塞、多涕等典型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变化情况等。例如,询问患者鼻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否有季节性变化等。
2.鼻腔检查
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慢性充血、肿胀,下鼻甲黏膜肥厚,表面光滑,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通过前鼻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鼻腔黏膜的情况,这是诊断单纯性慢性鼻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鼻腔内部结构,包括鼻黏膜的细微变化、鼻道的情况等,有助于与其他鼻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鼻内镜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六、鉴别诊断
1.肥厚性鼻炎:肥厚性鼻炎的鼻塞多为持续性,鼻黏膜增生、肥厚明显,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较差。而单纯性慢性鼻炎的鼻塞具有间歇性和交替性特点,鼻黏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通过鼻腔检查中鼻黏膜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以及鼻黏膜的形态等可以进行鉴别。
2.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常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如花粉、尘螨等,症状主要为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黏膜苍白、水肿。而单纯性慢性鼻炎主要是炎症引起的鼻塞、多涕等症状,过敏原检测结果一般为阴性,可通过病史询问、过敏原检测等进行鉴别。
七、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
1.避免诱因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粉尘等。对于生活在污染较为严重环境中的人群,如长期处于工业污染区附近的居民,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居住环境,减少鼻腔受到的刺激。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提高机体抵抗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儿童可以进行户外活动、玩耍等,成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跑步、游泳等运动,老年人可以选择慢走、太极拳等。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肿胀。鼻腔冲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生理盐水浓度,避免操作不当引起不适。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单纯性慢性鼻炎时,由于其鼻腔黏膜较为娇嫩,在治疗过程中更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涕,以防损伤鼻黏膜。同时,要积极治疗可能导致鼻炎的基础疾病,如感冒等,防止病情迁延。
2.老年人:老年人患单纯性慢性鼻炎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逐渐衰退,病情可能发展较为缓慢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中,以免加重鼻塞等症状。在进行鼻腔冲洗等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