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侧上颌窦炎症
双侧上颌窦炎症是双侧上颌窦发生炎症反应,可由感染(细菌、病毒)、过敏、鼻腔结构异常等引起,有局部(鼻塞、流涕、面部疼痛或压痛)和全身(发热、乏力)症状,通过鼻内镜、鼻窦CT诊断,治疗包括药物(抗感染、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物理(鼻腔冲洗)、手术,大多预后良好,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鼻腔疾病预防。
一、双侧上颌窦炎症的定义
双侧上颌窦炎症是指双侧的上颌窦发生了炎症反应。上颌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中的一对空腔,双侧上颌窦炎症即双侧的这个空腔出现了炎症病变,多由感染、过敏、鼻腔结构异常等多种因素引起。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通过上呼吸道侵入上颌窦,引发炎症。例如,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容易乘虚而入,在上颌窦内繁殖生长,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炎症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风险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因细菌感染引发双侧上颌窦炎症;而成年人如果患有鼻炎、鼻窦炎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因炎症蔓延累及双侧上颌窦。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初期可能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若未及时控制,可能波及上颌窦,引发双侧上颌窦炎症。对于儿童来说,感冒是较为常见的诱发双侧上颌窦炎症的原因之一,因为儿童的鼻腔和鼻窦解剖结构与成人有差异,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并进而波及双侧上颌窦。
2.过敏因素
变应性因素: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接触人体后,可引起鼻腔及鼻窦黏膜的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过敏原后,双侧上颌窦的黏膜会发生水肿、嗜酸粒细胞浸润等炎症改变。在花粉季节,过敏体质的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因接触花粉而诱发双侧上颌窦炎症,且儿童可能因为户外活动较多,接触花粉等过敏原的机会相对更多。
3.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可能会影响双侧上颌窦的引流,导致窦内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引发炎症。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存在,若鼻中隔偏曲较为严重,成年患者可能会较早出现双侧上颌窦炎症相关症状,而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的鼻中隔偏曲,也可能影响双侧上颌窦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炎症发生的风险。
鼻甲肥大:鼻甲肥大可阻塞上颌窦的开口,影响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进而引发炎症。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鼻甲肥大都可能因鼻腔通气受阻,导致双侧上颌窦内环境改变,容易滋生细菌等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鼻塞:双侧鼻腔黏膜因炎症出现充血、水肿,导致鼻塞,轻重程度不一。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时鼻腔发出声响、张口呼吸等;成年人则可能自觉双侧鼻腔通气不畅,尤其是在晚上睡眠时,鼻塞可能会加重,影响睡眠质量。
流涕:可出现流涕症状,分泌物可为脓性或黏脓性。儿童可能不太会擤鼻涕,表现为鼻涕倒流至咽部,引起咳嗽等症状;成年人则可自觉有较多的鼻涕,需要经常擦拭。
面部疼痛或压痛:双侧上颌窦区域可能出现面部疼痛或压痛,例如眼眶下方、面颊部等部位。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疼痛部位,可能会表现为哭闹、用手触碰面部等;成年人则能明确指出疼痛的位置,按压相应部位时疼痛会加剧。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感染较为严重时。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对不稳定,发生双侧上颌窦炎症时更容易出现发热,而且体温可能波动较大;成年人如果感染严重,也可能出现发热,但相对儿童来说,体温升高的幅度和波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乏力:患者可能感到全身乏力、疲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乏力症状都可能导致其活动耐力下降,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意玩耍、活动减少等;成年人则可能感觉工作效率降低、容易疲劳。
四、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
通过鼻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双侧鼻腔及上颌窦开口处的黏膜情况,查看是否有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等。儿童进行鼻内镜检查时需要在合适的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避免儿童因不适而不配合;成年人一般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鼻内镜检查。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鼻窦CT能够清晰显示双侧上颌窦的解剖结构、黏膜增厚情况、有无积液等。对于儿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成年人则可以较为清晰地通过鼻窦CT判断双侧上颌窦炎症的程度和范围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双侧上颌窦炎症,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抗生素;成年人也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消肿,改善鼻腔通气和上颌窦引流。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时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遵循儿童用药的规范;成年人使用时也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黏液促排剂:有助于促进上颌窦内黏液的排出,改善窦腔的通气和引流。儿童和成年人都可使用,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等要求。
2.物理治疗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方法,避免发生呛咳等情况;成年人可自行掌握鼻腔冲洗的方法,但要注意正确操作。
3.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明显鼻腔结构异常(如严重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影响双侧上颌窦引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等,儿童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成年人则要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考虑手术方案。
六、预后及预防
1.预后
大多数双侧上颌窦炎症患者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症状缓解,预后良好。但如果病情迁延不愈,可能会导致慢性上颌窦炎等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儿童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影响其鼻腔和鼻窦的正常发育;成年人如果转为慢性炎症,可能会反复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2.预防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等引发双侧上颌窦炎症的风险。儿童要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和足够的运动量;成年人要注意平衡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佩戴口罩等;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尘螨等过敏原的接触。儿童和成年人都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尤其是儿童,家长要做好家居环境的清洁和防护工作。
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患有鼻炎、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防止病情累及双侧上颌窦引发炎症。儿童如果患有鼻炎等疾病要及时就医诊治,避免病情发展;成年人也要重视鼻腔疾病的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