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与脑萎缩的区别

来源:民福康

老年痴呆症是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萎缩是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老年痴呆症病因涉及年龄、基因、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临床表现有记忆、认知、人格行为改变等;脑萎缩病因包括年龄、疾病、其他因素等,不同部位萎缩表现各异。影像学检查上,老年痴呆症CT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MRI可见特定部位萎缩;脑萎缩CT可直观显示相关情况,MRI更敏感精确。诊断方面,老年痴呆症靠临床综合评估并排除其他疾病,脑萎缩依据影像学及找病因。老年人群、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关注相关健康情况。

一、定义与本质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主要是大脑神经细胞的进行性退变导致认知功能逐渐减退。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脑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脑萎缩和病理性脑萎缩,生理性脑萎缩与年龄增长有关,是正常的衰老表现;病理性脑萎缩则是由多种疾病因素引起,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导致脑体积缩小,细胞数量减少。

二、病因差异

老年痴呆症:

年龄因素:年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升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增加,且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大约增加一倍。

基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与老年痴呆症密切相关,如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早老素基因等,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个体患病风险显著高于常人。

生活方式:缺乏体力活动、高脂高糖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例如,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脑血管病变,影响大脑血液供应,进而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几率。

既往病史:有心血管疾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会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因为心血管疾病会影响脑部的血液灌注,导致大脑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

脑萎缩:

年龄因素:生理性脑萎缩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是大脑自然衰老的表现。

疾病因素: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引起脑萎缩。例如,脑梗死发生后,梗死区域的脑组织会逐渐被吸收,导致该部位脑体积缩小。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像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会累及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逐渐变性、死亡,引起脑萎缩。

其他因素:头部外伤、感染(如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能导致脑萎缩。头部外伤可能直接损伤脑组织,引起局部脑萎缩;脑炎会破坏脑组织,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和缺失,进而引发脑萎缩。

三、临床表现区别

老年痴呆症:

记忆障碍:早期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减退,患者往往记不住近期发生的事情,如忘记刚说过的话、刚做过的事等,但对远期记忆影响相对较小。随着病情进展,远期记忆也会逐渐受损。

认知功能障碍: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找词困难、命名障碍等;计算力下降,难以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视空间技能损害,如迷路、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位置等;执行功能障碍,如不能顺利完成复杂的日常任务,如做饭、穿衣等。

人格和行为改变:患者可能变得孤僻、淡漠、焦虑、抑郁,或者出现易激惹、欣快等情绪变化,行为上可能出现异常,如wandering(漫游)、重复刻板行为等。

脑萎缩:

根据萎缩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如果是大脑额叶萎缩,可能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如变得不合群、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等;颞叶萎缩主要影响记忆功能,导致记忆障碍逐渐加重;小脑萎缩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如走路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协调等,还可能伴有言语不清(构音障碍)。

一般症状:早期可能仅有轻度的头痛、头晕、记忆力轻度减退等表现,随着脑萎缩进展,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认知功能全面下降,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

四、影像学检查特点

老年痴呆症:

CT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脑沟增宽、脑回变窄、脑室扩大等,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

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情况,可见海马体、颞叶内侧等部位萎缩较为明显,还可观察到大脑皮质变薄、脑沟加深、脑室扩大等改变,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也不能仅凭影像学检查确诊老年痴呆症,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脑萎缩:

CT检查:可直观显示脑沟增宽、脑室扩大、脑实质减少等情况,能明确脑萎缩的部位和程度。例如,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萎缩,在CT上可看到相应梗死灶或出血灶周围脑组织萎缩。

MRI检查:对脑萎缩的显示比CT更敏感,能更精确地判断脑萎缩的范围和程度,对于发现早期、轻微的脑萎缩更有优势,还可以通过观察脑组织的信号改变等进一步明确脑萎缩的病因,如某些变性疾病导致的脑萎缩在MRI上可能有特定的信号特征。

五、诊断与鉴别要点

老年痴呆症: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综合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认知功能量表评估(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神经系统检查等。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如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例如,血管性痴呆往往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病史,认知功能障碍呈阶梯式进展,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多发性脑梗死病灶等与老年痴呆症相鉴别。

脑萎缩:

诊断首先依据影像学检查发现脑萎缩的证据: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来综合判断。如果是病理性脑萎缩,还需要进一步寻找病因,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自身抗体检查等)、特殊检查(如脑脊液检查、基因检测等)来明确导致脑萎缩的原发疾病。例如,对于怀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导致的脑萎缩,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查找相关致病基因。

六、特殊人群情况提示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是老年痴呆症和脑萎缩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患病风险增加。应定期进行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检查,关注自身记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患病风险或延缓病情进展。

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老年痴呆症或脑萎缩的遗传病史,这类人群应更加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了解自己的基因携带情况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在生活中要注重维护大脑健康,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

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脑萎缩甚至老年痴呆症,这类人群除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控制基础疾病的进展,定期进行脑部相关检查,密切监测脑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生活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风险或减轻其对生活的影响。

了解疾病
小脑萎缩
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机体运动的作用,小脑萎缩在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一种疾病,一般是由于多神经系统遗传、退行性变等因素累及小脑的一种表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老年痴呆嗜睡是到哪个阶段了
沈介明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甲
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嗜睡到了中度或重度的阶段。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分为痴呆前阶段、轻度痴呆、中度痴呆以及重度痴呆,痴呆前阶段以及轻度痴呆的患者多不会出现嗜睡的症状。疾病处于中度或重度时期时,患者认知功能已经出现严重衰退的情况,时间感和空间感可能会进一步退化,对周围的感知性也比较差,患者脑功能下降情况严重,外界对其产生的刺激较小
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区别
王玉霞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区别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等,具体如下:1、病因不同路易体痴呆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α-突触核蛋白与Parkin基因突变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及细胞死亡有关。帕金森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神经系统老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2、症状不同路易体痴呆的核心症状包括波动性认知障碍、
轻度的脑萎缩能康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一般头轻度脑萎缩的病人是不能治愈的,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轻度脑萎缩的病人,可能会再次表现出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慌神经衰弱的症状,可以多举办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复查。
老人脑萎缩能治好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人脑萎缩能够缓解,但不能根治。脑萎缩是一种脑部结构和形态的改变。老年人脑萎缩,是一种神经元的变性疾病,或是大脑的退化,可以经过药物来控制症状的恶化,但无法根治。一般是以大脑萎缩为主,一般没有任何症状,但严重的会表现出痴呆,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老年痴呆出现幻觉属于哪个期?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痴呆的病人表现出幻觉的症状,应当是进入了中晚期。早期的病人主要是记忆力减退,会有丢三落四,行为异常的症状。中晚期的病人,会有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幻觉等表现,也有可能比较容易烦躁、狂躁。病情进一步的发展,有可能会表现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应当有专人陪护,并且积极的治疗
脑萎缩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萎缩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根据医生的指导经过静脉输液营养细胞和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当表现出脑萎缩的时候需要到医院做一个脑部ct检查,看一下脑萎缩的病变范围和大小然后再进行治疗,脑萎缩会造成患者表现出记忆力减退或者是头痛、头晕的症状。在平常生活中要定时的到医院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还要控制好自
预防老年痴呆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预防老年痴呆,建议可多吃些海产品,比如深海鱼类、藻类,它们富含DHA,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好的作用;也可多吃些坚果类豆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吃过于油腻和过咸的食物。
脑萎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随着年龄增加小脑也防止不了表现出萎缩,是正常生理现象,病理性现象例如遗传性共济失调会表现出小脑萎缩会明显或是一氧化碳中毒,脑外伤都可能会造成小脑萎缩,若是病理性需要及时治疗。
年轻人的轻度脑萎缩严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轻度脑萎缩也是比较严重的,正常很难完全逆转这种疾病,轻度脑萎缩可能和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现阶段只有药物改善大脑循环和新陈代谢的情况,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但不能治愈疾病。比如尝试用神经营养药物、神经功能锻炼,甚至高压氧等治疗。
老年痴呆的三个阶段都有哪些?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痴呆分为三个阶段,轻度痴呆期中度痴呆期和重度痴呆期。轻度痴呆期主要症状是记忆力减退,对于近期时间的遗忘。中度痴呆表现为近远记忆力严重受损,结构简单的视觉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和地点定位障碍。重度痴呆期表现为病人完全依赖护理者,记忆力严重丧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甚至会表现出昏迷。
轻度老年痴呆能治好吗
邢岩 主任医师
航空总医院 三级
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记忆力下降,很多人认为记忆力下降是不是就是老年痴呆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记忆力下降可能有些生理性,随着年龄增长的,或者平时可能工作不规律,比较疲劳、劳累,注意力下降、分散,事情过多,都会引起记忆力下降,不一定都是痴呆,但是痴呆是有标准的,通常用MMSE去评定,达到这个标准再衡量可能是痴呆了,但是真是到痴呆的程度
腔隙性脑梗死引起脑萎缩
肖新桃 主任医师
娄底市中心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有可能会引起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是由脑深穿动脉闭塞引起的,病因多为脑动脉硬化闭塞,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等。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可给予抗血小板的聚集,口服双抗血小板的药物或者除颤抗凝等治疗。与其他类型的脑梗塞相比,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恢复较好,但是也需要重视腔隙脑梗的后续治疗、康复治疗才能够达到
脑起搏器对小脑萎缩有用吗
张宇清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小脑萎缩本身是影像上的表现,做磁共振发现小脑有萎缩。会带来不同的症状,比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所谓共济失调就是上肢拿东西不稳,用筷子夹菜,但是送不到嘴里。下肢症状就是走路的问题,脚底像踩棉花一样,深一脚浅一脚。所以这种共济失调的表现,应用起搏器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小脑萎缩也有可能还有其它的问题,比如引起小脑性震颤,小脑的齿状核功能缺失以后造
老年痴呆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老年痴呆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等异常障碍,临床上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来改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做记忆力训练,比如图片刺激法,将患者曾经看过的环境和曾经接触人做成图片,然后反复看,比如过一个小时、过两个小时以后重复回忆一次。第二、可以用电子设备,比如计算机、笔记本、手机啊等,给患者定时间,定时做什么事情,每天给反复进行这
路易体痴呆会反复吗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路易体痴呆会反复,但可能性比较小。路易体痴呆不仅会引起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而且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幻觉等精神症状,甚至会出现肌强直。由于路易体痴呆属于神经变性疾病,而且进展比较快,一般不可能自愈。在治疗时痴呆可能会缓解,但若是停药就会反复发作。
中医能否治疗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属于一种神经病性的疾病。大多数表现为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表现,首先要根据患者是否属于肌强直还是震颤,还是属于步态异常等症状。从症状层面来判断,中医大多数治疗效果是不会好的,但可能会延缓疾病的发展。一般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大多数能够有效的延缓病情的发展。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