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术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后)。早期含肌肉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中期有膝关节屈伸和直腿抬高训练,同样受相关因素影响;后期包括膝关节全方位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强化训练,也受不同因素制约,各阶段训练有不同及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术后早期康复训练(1-2周)
1.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在髌骨骨折术后1-2周,患者可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是患者伸直膝关节,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腘绳肌等长收缩则是患者屈膝,用力绷紧大腿后方肌肉,同样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相同次数和组数。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和组数,由于儿童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应避免过度疲劳,以能完成训练且无明显不适为宜;成年患者可按照上述常规强度进行训练;老年患者因肌肉力量和耐力下降,可适当减少每组的保持时间和组数,但也要保证一定的训练频率,以维持肌肉的基本功能。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早期等长收缩训练有助于快速恢复肌肉的基本收缩功能,而对于经常运动的患者,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进一步加重。
病史影响: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心率变化,避免因肌肉收缩导致心率过快,引发心血管不适,训练应在可耐受的心率范围内进行。
2.踝泵运动
:患者平躺或坐立,缓慢用力勾起脚尖,使脚尖尽量朝向自己,保持5秒左右,然后缓慢用力下压脚尖,使脚尖尽量朝远离自己的方向,保持5秒左右,一组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组。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轻柔,避免因动作过快导致肌肉拉伤等情况,可由家长辅助引导进行;成年患者可正常进行踝泵运动;老年患者因关节灵活性下降,动作幅度可适当减小,但要保证脚尖的勾起和下压动作有一定的幅度,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患者,踝泵运动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下肢肿胀,而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踝泵运动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史影响: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时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栓脱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调整运动强度。
二、术后中期康复训练(3-6周)
1.膝关节屈伸训练
:可在医生或治疗师的辅助下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初始角度较小,一般从0°-30°开始,逐渐增加屈伸角度,每次训练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屈伸角度增加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进行2-3次。例如,患者可坐在床边,让小腿自然下垂,利用重力作用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或者仰卧位,由他人辅助缓慢伸直或屈曲膝关节。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膝关节屈伸训练时,要严格控制角度增加的速度和幅度,因为儿童骨骼和关节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过度的屈伸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正常发育,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加快角度增加的速度,但仍要以无痛为前提;老年患者由于关节退变等原因,膝关节屈伸训练要更加缓慢、轻柔,角度增加幅度不宜过大,防止造成关节损伤。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中期膝关节屈伸训练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以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工作需求;而对于sedentarylifestyle(久坐生活方式)的患者,通过膝关节屈伸训练可以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病史影响:有膝关节既往疾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膝关节滑膜炎等疾病,在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时要密切观察膝关节的肿胀和疼痛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
2.直腿抬高训练
: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将下肢抬高约30°,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随着康复进展,可逐渐增加抬高的角度和保持时间。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直腿抬高训练时,要注意控制抬高的高度和保持时间,因为儿童腿部力量较弱,过度抬高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可从较低的高度和较短的保持时间开始训练,逐渐增加;成年患者可按照常规强度进行训练;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下降,在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时,可在臀部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以降低难度,同时保持动作的平稳。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经常需要站立工作的患者,直腿抬高训练有助于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站立时膝关节的压力;而对于爱好运动的患者,直腿抬高训练是恢复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为后续的运动康复打下基础。
病史影响:有腰椎疾病病史的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时要注意腰部的情况,避免因直腿抬高动作导致腰部症状加重,若出现腰部疼痛等不适,应调整训练方式或暂停训练。
三、术后后期康复训练(6周以后)
1.膝关节全方位活动度训练
:包括膝关节的屈曲、伸直、内旋、外旋等全方位活动度训练。可以通过主动屈伸膝关节结合辅助工具,如弹力带等进行辅助训练。例如,利用弹力带进行膝关节的内外旋训练,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侧下肢套住弹力带,进行膝关节的内外旋动作,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同时,继续增加膝关节的屈曲和伸直角度,尽量达到正常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在进行全方位活动度训练时,要注意保护关节软骨和周围组织,避免过度的旋转等动作导致关节损伤,训练强度和难度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逐步增加;成年患者可按照正常的康复进度进行全方位活动度训练,努力恢复到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老年患者由于关节退变,全方位活动度训练要更加谨慎,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温和的方式逐渐扩大关节活动度,避免强行过度活动造成关节进一步损伤。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需要进行精细活动或体力活动的患者,全方位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提高膝关节的功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如运动员需要恢复膝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度以更好地进行运动;而对于普通日常活动的患者,全方位活动度训练可以提高膝关节的灵活性,使上下楼梯、下蹲等动作更加顺畅。
病史影响:有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全方位活动度训练时,要密切监测膝关节的疼痛和肿胀情况,训练后可进行适当的冷敷等处理,若关节症状加重,应调整训练方案。
2.肌肉力量强化训练
:可进行抗阻训练,如使用沙袋进行下肢的抗阻屈伸训练。患者仰卧位,在踝关节处绑上适量重量的沙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抗阻训练,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组。还可以进行靠墙静蹲训练,患者背靠墙壁,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使大腿与小腿夹角约90°,保持30-60秒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进行抗阻训练时,沙袋的重量要非常轻,以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造成肌肉损伤为准,靠墙静蹲训练的时间和难度也要相应降低;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沙袋重量和靠墙静蹲的时间;老年患者进行抗阻训练时,沙袋重量要更轻,靠墙静蹲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从10-15秒开始,逐渐增加,同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防止摔倒。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从事需要强大下肢力量工作的患者,肌肉力量强化训练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减少工作中膝关节受伤的风险;而对于普通生活的患者,肌肉力量强化训练可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预防膝关节再次受伤。
病史影响: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进行肌肉力量强化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等情况,训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可配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措施来增强骨骼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