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因包括局部因素(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等)和全身因素(如贫血、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咳嗽等;诊断需病史采集、咽部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改善生活习惯、治疗全身疾病)和局部治疗(含片含服、漱口液含漱、局部雾化吸入);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用嗓、加强锻炼、注意气候变化等
一、慢性咽炎的定义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一般较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二、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急性咽炎如果没有得到彻底治疗,炎症迁延不愈,就容易转为慢性咽炎。例如,儿童时期如果经常患急性咽炎,若治疗不彻底,就可能为慢性咽炎的发生埋下隐患,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急性炎症更易迁延。
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鼻腔、鼻窦的炎性分泌物倒流至咽部,长期刺激咽部黏膜,可引发慢性咽炎。比如,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脓性分泌物不断流向咽部,持续刺激咽部组织,导致咽部炎症持续存在。
咽部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慢性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炎症蔓延至咽部,引起慢性咽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咽部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更容易波及咽部,且恢复相对较慢。
长期烟酒过度: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会刺激咽部黏膜,破坏咽部的正常防御功能,增加慢性咽炎的发病风险。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咽部黏膜,使咽部抵抗力下降;过量饮酒则会刺激咽部,导致咽部黏膜充血、水肿,长期如此易引发慢性咽炎。
粉尘、有害气体刺激:长期处于粉尘环境工作,如煤矿、建筑工地等,或者长期接触有害气体,如化学工业中的刺激性气体等,这些粉尘和有害气体会直接刺激咽部黏膜,导致慢性咽炎。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以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2.全身因素
贫血:贫血患者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咽部黏膜也会因缺氧而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慢性咽炎。尤其是中老年贫血患者,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咽部的防御和修复能力减弱,更易受慢性咽炎困扰。
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时,胃酸及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引发慢性咽炎。一些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如暴饮暴食、进食后立即平卧等,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增加慢性咽炎的发病几率。
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其炎性分泌物反复刺激咽部,可引起慢性咽炎。老年人本身呼吸道功能相对较弱,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更容易波及咽部,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咽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增加慢性咽炎的发病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咽部健康,因为全身的血液循环状况与咽部健康密切相关。
内分泌紊乱:如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导致咽部黏膜抵抗力下降,引发慢性咽炎。更年期女性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各方面的适应能力有所改变,更易受到慢性咽炎的影响。
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患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咽部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从而引发慢性咽炎。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其咽部的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更容易发生慢性咽炎。
三、临床表现
1.咽部不适感
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吞咽。这种异物感在晨起时较为明显,可能与夜间咽部分泌物积聚有关。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这种异物感,但老年人可能因为对咽部感觉的敏感性变化,描述可能不太准确。
灼热感:咽部有灼热样的感觉,尤其是在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灼热感可能会加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灼热感的感知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对刺激性食物更敏感,而老年人可能因咽部黏膜萎缩等因素,灼热感的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
干燥感:患者自觉咽部干燥,需要经常饮水来缓解。干燥感的程度因人而异,一些长期处于干燥环境或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干燥感可能更明显。
2.咳嗽:为刺激性咳嗽,一般无痰或仅有少量黏痰。咳嗽的频率和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患者偶尔咳嗽,有的患者则频繁咳嗽。儿童由于呼吸道较为敏感,慢性咽炎引起的咳嗽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而老年人可能因为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咳嗽症状可能不太突出。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咽部微痛,尤其是在过度用嗓后。另外,一些患者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但相对较少见。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了解患者是否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鼻腔鼻窦疾病史、咽部邻近器官疾病史、生活习惯(如烟酒嗜好、工作环境等)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要询问家长其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全身慢性疾病史。
2.咽部检查
咽部黏膜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咽部黏膜,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呈暗红色。黏膜表面可能有少量黏稠分泌物附着。儿童的咽部黏膜相对较为娇嫩,检查时需要更加轻柔;老年人的咽部黏膜可能出现萎缩等改变,检查时要注意观察黏膜的色泽、质地等情况。
淋巴组织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隆起,或咽侧索肿大。淋巴组织的增生程度因人而异,一些长期受炎症刺激的患者,淋巴滤泡增生可能较为明显。
3.排除其他疾病:需要与咽部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咽部肿瘤、茎突过长综合征等。通过详细的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颈部CT等,来排除这些疾病。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排除咽部异物等情况;对于疑似肿瘤的老年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长时间处于粉尘、有害气体环境中。对于工作环境特殊的人群,如必须在粉尘环境工作的,要加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儿童患者的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孩子接触有害因素;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增加室内湿度等。
治疗全身疾病:积极治疗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对于患有全身疾病的患者,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综合管理全身健康状况,从而有利于慢性咽炎的康复。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间接促进咽部炎症的恢复。
2.局部治疗
含片含服:可选用具有清咽利喉作用的含片,如西瓜霜含片等,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含片的使用要按照产品说明或医生建议进行,儿童患者使用含片时要注意防止误吸等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因吞咽功能减退等原因,使用含片时要小心。
漱口液含漱:使用复方硼砂溶液等漱口液,清洁咽部,减少细菌滋生。含漱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让漱口液在咽部停留一定时间以发挥作用。儿童患者进行含漱时需要家长协助,避免误咽;老年患者如果存在吞咽困难等问题,可能需要调整含漱方式。
局部雾化吸入:可使用布地奈德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减轻咽部炎症。雾化吸入时要注意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药物的剂量等,儿童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要确保配合良好;老年患者要注意观察雾化过程中的反应。
六、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咽部感染的风险。儿童要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口腔清洁工具,如软毛牙刷等,保持口腔清洁。
2.注意饮食调理: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咽部的刺激。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等情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于消化且对咽部刺激小的食物。
3.避免过度用嗓: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等。尤其是教师、歌手等用嗓较多的人群,要注意正确用嗓方法,适当休息喉部。儿童在玩耍时要注意控制用嗓强度;老年患者如果有过度用嗓的情况,如长时间唱歌等,要注意适度。
4.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等运动;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5.注意气候变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慢性咽炎的发病几率。儿童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老年人要关注天气变化,适时调整穿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