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儿童和青少年为高发人群,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引发流行。
腮腺炎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随后进入血液引发病毒血症,并扩散至腮腺及其他器官。受侵犯的腮腺会出现非化脓性炎症,表现为腺体肿大、疼痛,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弥漫性肿胀,表面皮肤紧张发亮但不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压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除腮腺外,病毒还可能侵犯其他腺体和器官,约10%的男性患者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生殖功能;女性患者可能出现卵巢炎;少数患者还可能并发脑膜炎、胰腺炎等,影响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
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病程具有自限性,一般1-2周可自行恢复。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解热镇痛药缓解发热、疼痛,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如麻腮风三联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减少重症及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