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诊断方法一般包括询问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专科检查等。

1.询问病史
详细了解患者受伤原因和过程较为重要。询问患者是否遭受过外力撞击(如交通事故、暴力击打等)、摔倒、运动损伤等,明确受伤的时间、地点、受力部位和力量大小等细节,这些信息对初步判断骨折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2.观察临床表现
颌骨骨折后,患者面部常出现明显畸形,骨折部位可能出现肿胀、淤血,导致面部不对称;由于骨折影响咀嚼肌功能和骨折断端移位,患者会出现咬合错乱,无法正常咬合;骨折处疼痛明显,且伴有开口受限,张口、闭口或咀嚼时疼痛加剧;如果骨折损伤了周围神经,还可能出现局部麻木;此外,口腔内可能存在黏膜撕裂、出血,甚至出现骨断端外露等情况。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判断骨折的部位和类型,但对于一些复杂骨折可能显示不清。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的具体位置、骨折线走向、骨折断端移位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诊断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MRI检查则对软组织损伤情况有较好的显示效果,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周围肌肉、神经等损伤,辅助完善诊断。
4.专科检查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通过触诊骨折部位,可感知骨折断端的异常动度、骨擦音等体征;还会检查患者的面部感觉、开口度、咬合关系等,进一步明确骨折对颌面部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