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涉及抗风湿、控制心力衰竭、抗凝等药物治疗。抗风湿常用青霉素,过敏可选红霉素;控制心力衰竭的利尿剂要监测电解质,ACEI注意干咳等不良反应及禁忌证;抗凝的华法林需频繁监测INR,新型口服抗凝药也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抗风湿治疗药物
风湿性心脏病多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抗风湿治疗常用药物为青霉素,它能杀灭链球菌,预防风湿热复发。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替代。儿童使用抗生素需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且要密切观察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二、控制心力衰竭药物
1.利尿剂: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可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水肿等心衰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老年人使用时更需关注,因为老年人电解质紊乱风险较高,可能出现低血钾等情况,需定期检查血钾水平。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等,可改善心室重构,延缓病情进展。但此类药物可能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对于有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情况的患者禁用。
三、抗凝药物
对于有房颤等情况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华法林。但华法林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需要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更要谨慎,因为他们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可能下降,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等也可用于抗凝,但也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使用时需遵循相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