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医学上称急性结膜炎,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飞沫传播较少但免疫力低人群需注意;卫生差、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传播风险高,相关人群要注意防护
一、接触传播是红眼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接触传播是其主要传播方式。直接接触传播指健康人接触了红眼病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比如与患者握手后未及时洗手,然后用手触碰自己的眼睛,就可能被感染。间接接触传播则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像共用毛巾、脸盆、玩具等,健康人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眼睛,也会引发感染。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之间共用毛巾等物品,就容易造成红眼病的传播。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集体生活接触机会多,更容易通过接触传播感染红眼病;成年人如果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与红眼病患者有密切接触,也可能被传染。
二、其他传播相关情况
1.飞沫传播相对较少但也存在可能:在一些近距离的密切接触中,红眼病患者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中如果含有病原体,健康人吸入后也有感染的风险,但这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相比接触传播来说概率较低。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与红眼病患者近距离接触时,需更加注意避免吸入相关飞沫,降低感染几率。
2.特定环境下的传播风险: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红眼病传播风险会升高。比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如果卫生清洁不到位,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污染了环境,其他人接触后感染风险增加。对于经常出入这类公共场所的人群,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如在公共游泳池后及时清洁眼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