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等有关,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目前主要通过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部分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瘤,预后大多良好,但需注意定期复查。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等有关。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男多于女,四季均可发病。
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皮疹:多形性红斑,躯干部多,四肢少,手掌足底均有,不痛不痒。
双眼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
口腔黏膜充血,口唇干红,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
手足硬性水肿,掌跖红斑,恢复期蜕皮。
颈部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若同时具备5项主要表现中的4项,即可确诊。若不足5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
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形成。
丙种球蛋白:可快速退热,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发生。
其他:如糖皮质激素、双嘧达莫等。
川崎病预后大多良好,但部分可发生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最重要的危害,也是成年后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对于川崎病患儿,家长应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避免搔抓皮肤。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