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具体表现有发热、皮疹、黏膜表现、手足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心血管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一般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冠状动脉瘤治疗。
1.发热:为川崎病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皮疹:发热后1~3天出现,呈多形性,如红斑样或斑丘疹,可分布于全身,手掌和足底充血,恢复期蜕皮。
3.黏膜表现: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潮红、干裂,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
4.手足症状:手足硬性水肿,掌跖红斑,恢复期蜕皮。
5.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颈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无明显压痛。
6.心血管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肌炎、心包炎、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一旦确诊为川崎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等。阿司匹林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可缓解发热、皮疹等症状;丙种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2.对症治疗:如退热、补液等。
3.冠状动脉瘤治疗:对于出现冠状动脉瘤的患儿,需要长期随访,必要时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孩子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