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下移畸形是罕见先天性心脏畸形,称埃布斯坦畸形,三尖瓣隔瓣和后瓣下移致右心室分房化右心室和功能右心室,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病理生理有血液反流等改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
发病机制
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内膜垫发育异常有关。在胚胎早期,心内膜垫组织的异常发育影响了三尖瓣的正常形成和位置。从年龄角度看,它是先天性疾病,在胎儿时期就已形成。性别方面,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男女发病有显著差异。生活方式方面,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和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环境等有关,孕妇在孕期的一些不良因素,如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等可能增加胎儿患三尖瓣下移畸形的风险。
病理生理改变
由于三尖瓣的异常,会导致血液反流等问题。房化右心室不能有效地参与心脏的泵血功能,功能右心室的容量和压力也会发生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右心房扩大、右心室功能障碍等情况。在儿童时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心功能逐渐减退,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等症状;对于成年患者,可能会出现进行性的心功能不全,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临床表现
轻度的三尖瓣下移畸形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通过心脏听诊或超声心动图发现异常。而中重度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发绀、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较同龄儿童差。
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地显示三尖瓣的形态、位置以及右心室内的结构改变,是诊断三尖瓣下移畸形的重要手段。此外,心电图检查可能会发现心律失常等改变,胸部X线检查可以看到心脏扩大等情况,但超声心动图是确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