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主要因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加上腹部肌肉发育不完全,使腹腔脏器易通过脐环突出形成;虽哭闹不是根本原因,但频繁哭闹及便秘、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会促使脐疝发生或加重症状,即便哭闹少,脐环闭锁不全也可能发病;护理婴儿时应减少其增加腹压的情况,患脐疝要密切观察,若出现嵌顿疝症状需立即就医,同时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发生脐疝风险较高,要加强护理和观察。
一、婴儿脐疝形成的原因
婴儿脐疝的发生主要与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有关。在胎儿期,脐环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出生后脐环会逐渐闭锁。当脐环闭锁不全或薄弱时,腹腔内的脏器如小肠等就可能通过脐环突出到皮下,形成脐疝。此外,婴儿腹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对腹腔脏器的支撑能力较弱,也增加了脐疝发生的风险。
二、哭闹与婴儿脐疝的关系
虽然哭闹不是导致婴儿脐疝的根本原因,但频繁哭闹会增加腹压,使得腹腔内的脏器更容易通过薄弱的脐环突出,从而促使脐疝的发生或加重脐疝的症状。除了哭闹,便秘、咳嗽等导致腹压增加的情况也可能有类似影响。不过,即使婴儿哭闹较多,如果脐环发育良好、脐部组织足够坚固,也不一定会发生脐疝;反之,即使婴儿很少哭闹,若存在脐环闭锁不全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脐疝。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这一特殊人群,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其哭闹、便秘、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如果婴儿患有脐疝,家长要密切观察脐疝的大小、能否回纳等情况。若脐疝突出后不能回纳,且婴儿出现哭闹加剧、呕吐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嵌顿疝,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婴儿脐部清洁干燥,避免脐部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身体较为虚弱的婴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可能更不完善,发生脐疝的风险相对较高,更要加强护理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