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表现
典型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型特征性改变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T波改变,动态演变有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不同表现;非ST段抬高型有ST段压低、T波改变,且不同人群心电图表现有差异,诊断需结合整体情况及其他检查手段
特征性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这是由于心肌损伤导致的电位变化。例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V1-V5导联等可能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其机制是心肌细胞受损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导致心肌复极顺序异常,使得ST段抬高。
出现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Q波宽度≥0.04s,深度≥同导联R波的1/4。这是因为心肌坏死区域的心肌不能产生电活动,心室除极时该部位不能正常除极,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病理性Q波。
T波改变:早期可出现高大的T波(高尖T波),随后T波倒置并逐渐加深。这是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过程中,复极异常导致T波形态改变。
动态演变过程:超急性期可表现为高尖T波;急性期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亚急性期ST段逐渐回落至基线,T波由倒置逐渐变浅;恢复期T波可恢复正常,病理性Q波可能持久存在。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ST段压低:在面向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心肌复极过程发生改变,导致ST段压低。
T波改变:表现为T波倒置,往往呈对称性倒置,深度较深。其发生机制与心肌缺血导致的复极异常有关。部分患者心电图可无明显特异性改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进行综合判断。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发生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由于心肌细胞的退行性变等因素,心电图改变可能不典型;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有时与男性有所不同,ST段抬高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等。有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演变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在诊断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手段进行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