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以及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PD-1抑制剂中帕博利珠单抗对高TMB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同年龄段均可使用,有基础病者需监测;纳武利尤单抗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女患者特殊时期需评估风险,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方案。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能为合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有吸烟史者需考虑复杂因素,有自身免疫病者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有限,不良反应多,使用时需严格评估老年患者身体状况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
1.帕博利珠单抗: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对于表达PD-1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在肿瘤突变负荷(TMB)较高的患者中,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评估;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2.纳武利尤单抗:大量临床数据表明,纳武利尤单抗可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它通过与PD-1结合,解除肿瘤微环境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在性别上,男女患者均可应用,但女性患者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用药前需调整用药方案并加强监测。
(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
1.阿替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通过抑制PD-L1来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对于合适的患者群体能带来生存获益。在生活方式方面,有吸烟史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其肺癌发生的潜在复杂因素,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该药物可能增加自身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需密切观察。
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
1.伊匹木单抗:伊匹木单抗通过阻断CTLA-4信号通路,增强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但该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相对有限,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在使用时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器官功能储备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