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需采取急救处理,包括按摩眼球、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等;药物治疗有血管扩张剂、纤溶制剂;可通过前房穿刺、口服降眼压药物降低眼压;还可进行高压氧治疗;要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治疗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急救处理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一旦怀疑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可尝试按摩眼球,降低眼压,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也可让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扩张血管。
二、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动脉的血液供应。常用的有硝酸甘油等药物,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以促进眼部血管扩张。
纤溶制剂:对于有明确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纤溶制剂,如尿激酶等,以溶解血栓,恢复血管通畅,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降低眼压
前房穿刺:通过前房穿刺术迅速降低眼压,使视网膜动脉管径扩张,改善视网膜的血液灌注。一般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采用该方法。
口服降眼压药物:可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口服药物降低眼压,如乙酰唑胺,但其降眼压效果相对前房穿刺较慢。
四、高压氧治疗
通过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视网膜的缺氧状态,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五、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若由心血管疾病引起,需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等;若是由眼部附近的压迫性病变导致,如肿瘤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原发病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相对较少见,若发生,需格外谨慎选择治疗方案。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使用需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在眼压控制方面,需权衡各种降眼压措施对儿童眼部和全身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在药物选择上,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考虑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状态,避免因药物使用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在降眼压治疗时,要关注老年人的眼部耐受性和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降眼压方式。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时,治疗需兼顾胎儿和母体的安全。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需多学科会诊,充分评估治疗的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措施来改善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