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暑最首要的措施
要预防中暑需做到及时补充水分,在高温环境下每小时饮1-2杯(200-400毫升)水,特殊人群按需补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高温时段少外出,外出做好防护,高温工作场所配降温设施,儿童避长时间户外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上班族避最热时段工作,老年人中午室内休息,儿童保证充足睡眠和短暂午休以降低中暑风险。
一、及时补充水分
重要性:中暑的发生与人体水分缺失密切相关,及时补充水分能有效降低中暑风险。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会通过出汗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若不能及时补充,会使身体散热功能受阻,增加中暑几率。一般来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或停留时,每小时应饮用1-2杯(约200-400毫升)水,可选择白开水或含有适量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由于他们的口渴感觉可能不敏感,更需要主动定时补水,比如儿童每小时可少量多次饮用50-100毫升水,老年人则根据自身情况,一般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分多次饮用。
二、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具体措施:尽量减少在气温过高(如气温超过35℃)且阳光直射强烈的时段外出活动。若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护,如穿戴宽松、浅色、透气的衣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例如,选择棉质、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能反射部分热量,减少身体吸收的热量;遮阳帽最好能遮挡面部、颈部等部位,太阳镜要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对于长时间处于高温工作环境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工作场所应配备良好的通风降温设施,如风扇、空调等,工作过程中定时到阴凉处休息,避免连续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劳作。儿童在高温天气下更应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适度活动,且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保证有阴凉的休息区域。
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合理的作息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降低中暑风险。对于上班族来说,应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通常是11:00-15:00)进行高强度的户外工作或长时间外出办事。可调整工作时间,如适当提前上班和下班时间,利用早晚较为凉爽的时段处理工作事务,中午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更要注意作息规律,中午气温高时应尽量在室内休息,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外出。儿童的作息也需调整,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可安排短暂的午休,让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以增强对高温环境的耐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