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的急救处理
急性酒精中毒的急救处理包括现场急救和医院内进一步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现场急救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清醒合作患者可短时间内催吐;医院内进一步处理有补充葡萄糖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用纳洛酮等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情变化快、用药需遵儿科原则,老年人易现并发症、处理更谨慎,孕妇要保障母胎安全、权衡治疗对母胎影响。
一、现场急救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对于成年患者及能配合的青少年患者,若呕吐发生,应迅速调整体位使其头低侧卧;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需轻柔操作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因误吸造成严重后果。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对于所有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都应进行此项操作,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细致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催吐(适用于清醒合作患者):若患者摄入酒精时间较短(一般1小时内)且清醒合作,可让其饮用适量温水后刺激咽部催吐,但要注意避免患者再次误吸,婴幼儿等不适合催吐。
二、医院内进一步处理
1.补充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这是因为酒精代谢会消耗体内葡萄糖,补充葡萄糖有助于加速酒精代谢。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葡萄糖使用量及对血糖的影响。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脱水情况等补充生理盐水、氯化钾等,纠正酒精中毒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老年患者及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补充电解质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和心肾功能,防止出现电解质失衡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3.使用纳洛酮等药物(必要时):纳洛酮可拮抗酒精中毒的中枢抑制作用,对于重度酒精中毒出现昏迷等严重中枢抑制表现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等使用需谨慎评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酒精中毒较为危险,需特别注意。儿童摄入酒精后病情变化可能更快,现场急救时要更轻柔地处理呼吸道等情况,医院内处理时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或不当剂量。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基础疾病,急性酒精中毒时更易出现并发症。现场急救和医院处理时要更加谨慎,监测生命体征要更频繁,在使用药物等治疗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3.孕妇:孕妇急性酒精中毒会影响胎儿健康,现场急救时要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医院内处理时要权衡治疗措施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谨慎选择药物及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