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全身性血管炎疾病,以发热、皮疹、黏膜症状、手足症状和眼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易被误诊,明确诊断后需及时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冠状动脉瘤的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服用、饮食休息、病情观察和定期复查。
小儿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8个月至18个月大的孩子。以下是小儿川崎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1.发热
发热是小儿川崎病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持续5天以上,体温可达39℃-40℃,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2.皮疹
发热后1-6天,患儿的躯干部会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红斑,可在卡介苗接种处见到红斑,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晰,压之褪色,随体温消退而消失。
3.黏膜症状
口腔黏膜充血,唇红干燥、皲裂,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舌乳头突出。
4.手足症状
手足硬性水肿,掌跖红斑,恢复期蜕皮。
5.眼部症状
球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一过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多在1.5cm以下,质硬,无明显压痛,局部皮肤不红,无波动感。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小儿川崎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治疗小儿川崎病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常用药物。
(2)丙种球蛋白:可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3)其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使用。
2.对症治疗
包括降温、补液、营养支持等,以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水电解质平衡。
3.冠状动脉瘤的治疗
对于出现冠状动脉瘤的患儿,需要长期进行密切的随访和治疗,包括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改善心肌重构;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事项:
1.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孩子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2.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休息,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
3.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皮疹增多、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
总之,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保护孩子的心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