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是眼内葡萄膜的炎症,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类按受累部位有前、中间、后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症状因类型而异,诊断靠病史、症状、眼部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是散大瞳孔、抗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自身免疫病病史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病因:病因较为复杂,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病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可引起葡萄膜炎;非感染性病因则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创伤及理化损伤、免疫遗传因素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往往与个体的免疫遗传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创伤及理化损伤可直接导致葡萄膜组织的炎症反应。
分类:根据受累部位可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主要累及虹膜和睫状体;中间葡萄膜炎累及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等;后葡萄膜炎累及脉络膜等;全葡萄膜炎则是同时累及眼前段和眼后段。
症状: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症状有所差异。前葡萄膜炎常见症状有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检查可见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前房细胞等;中间葡萄膜炎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等;后葡萄膜炎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等改变;全葡萄膜炎则具备上述多种表现,病情相对较重。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眼部检查及辅助检查。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如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检查结果来明确诊断葡萄膜炎以及判断其类型和严重程度。
治疗:治疗原则是散大瞳孔、抗炎治疗。散大瞳孔可防止虹膜后粘连,减轻疼痛等症状;抗炎治疗根据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非甾体抗炎药等,对于一些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相关的葡萄膜炎可能还需要全身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患葡萄膜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和眼部发育尚未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且在用药时要格外谨慎,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老年患者患葡萄膜炎时,往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葡萄膜炎的同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用药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患葡萄膜炎,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或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患葡萄膜炎时要积极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以更好地控制葡萄膜炎病情,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疾病的复发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