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注意事项
小儿心肌炎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3-4周,密切观察症状与生命体征,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易消化饮食,预防感染,进行心理护理,还需按要求定期复诊随访以评估心肌恢复情况。
一、休息与活动
小儿心肌炎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休息时间为3-4周,待病情好转、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心电图改善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是因为过多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心肌修复。例如,研究表明,急性期过度活动可能导致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影响预后。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避免其过度哭闹、剧烈挣扎等,尽量保持安静状态。
二、病情监测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小儿有无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加重或新的不适,需及时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肌炎病情变化的信号,如乏力加重可能提示心肌功能进一步受损,心悸气短明显可能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相关。
2.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心肌炎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正常体温每升高1℃,心率应增加10-15次/分,而心肌炎时心率增快超过此比例),呼吸急促可能提示心功能不全等情况,血压异常也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三、饮食调理
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饮食。维生素C等有助于心肌修复,蛋白质是机体修复的重要原料。例如,可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营养吸收,而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间接影响心肌的恢复。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充足且均衡。
四、预防感染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因为病毒感染是引发小儿心肌炎的常见原因,如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导致心肌炎症。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治疗,防止感染扩散引发心肌炎病情加重或复发。
五、心理护理
小儿患病后可能会有焦虑、恐惧等情绪,家长要多陪伴、安抚小儿,给予心理支持。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小儿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小儿的康复,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心肌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要给予理解和沟通,让其积极配合治疗。
六、复诊随访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评估心肌恢复情况。一般在急性期后1-3个月复查,之后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复诊间隔时间。通过复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或康复指导措施。例如,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脏大小、心肌运动情况等,心电图可检测心律失常等问题,这些检查对于了解小儿心肌炎的转归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