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症状有哪些
鹅口疮主要有以下症状及相关注意事项:症状方面,一是口腔黏膜出现凝乳状类似奶块的白色斑膜,初期小,后可融合成片,强行擦拭易致黏膜潮红、粗糙、出血;二是引发口腔疼痛,轻重不一,严重时患者烦躁、哭闹,婴幼儿表现为拒食、喂养困难,还可能流口水增多;三是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扩散至咽喉等部位,引发吞咽困难等严重症状甚至全身性感染。注意事项上,婴幼儿家长要注意观察口腔、喂奶后适当喂水、定期高温消毒用品,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勿自行用药及随意擦拭白斑;免疫力低下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口腔卫生,发现口腔白斑尽快就医,因其易引发严重并发症需格外重视。
一、口腔黏膜白斑
鹅口疮最典型的症状是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膜,这些斑膜通常呈凝乳状,类似奶块,可出现在颊黏膜、舌面、上颚、牙龈等部位。初期白斑面积较小,随着病情发展,白斑会逐渐融合成片,甚至覆盖整个口腔黏膜。这些白斑不易擦去,如果强行擦拭,可能会导致局部黏膜潮红、粗糙,甚至出血。在临床研究中,多数鹅口疮患者均以口腔黏膜白斑为首发症状就诊。
二、疼痛与不适
鹅口疮会引起口腔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较轻时,患者可能仅感到口腔内轻微不适,对进食、说话影响较小;但随着病情加重,疼痛加剧,患者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的情况,尤其是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如酸、辣、热的食物时,疼痛更为明显。对于婴幼儿,由于无法准确表达疼痛,常表现为拒食、喂养困难,因为进食会触碰口腔内病损部位,引发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流口水增多的现象,这是由于口腔疼痛导致吞咽唾液减少,唾液自然流出。
三、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下,鹅口疮主要局限于口腔局部,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人群,鹅口疮可能会扩散至咽喉、食管、气管等部位,引起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甚至引发全身性念珠菌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研究表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鹅口疮引发全身性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
温馨提示:
1.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口腔情况,喂奶后可适当喂些温水,冲洗口腔。孩子的奶瓶、奶嘴等用品要定期高温消毒,保持清洁。若发现孩子口腔有白斑、拒食等疑似鹅口疮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因为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不当用药可能损伤黏膜。同时,不要随意擦拭孩子口腔白斑,避免造成黏膜破损,引发感染。
2.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患病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自身免疫力。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一旦发现口腔白斑,应尽快就医,以免病情加重扩散。由于这类人群抵抗力较差,鹅口疮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所以需格外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