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有自觉症状和眼部体征两方面表现。自觉症状包括突出的疼痛(眨眼、眼球转动时加重,不同年龄段感受因个体差异)、畏光(见光闭眼流泪,强光下更明显)、流泪(炎症刺激泪腺分泌增加,常与畏光同时存在);眼部体征有睫状充血(角膜周围血管扩张呈紫红色,长期用眼过度人群易诱发)、角膜浸润灶(有多种形态,儿童病情发展可能更迅速)、角膜后壁沉着物(炎症累及后弹力层及内皮时出现,既往有眼部手术或外伤史人群概率可能更高)、瞳孔改变(炎症刺激致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累及虹膜可致瞳孔不规则,老年人视力影响更显著)
一、自觉症状
疼痛:是较为突出的症状,患者常感眼部剧烈疼痛,如同异物摩擦、刺痛或灼痛等,且疼痛可在眨眼、眼球转动时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了眼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疼痛的感受可能因个体痛觉敏感性差异而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愿睁眼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高龄患者,可能因疼痛耐受度不同而表现各异,但本质都是炎症导致神经受刺激引起。
畏光:患者眼睛对光线刺激异常敏感,见到光后会不自觉地闭眼并伴有流泪,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炎症使得眼部组织对光的刺激耐受性降低。在生活方式方面,处于强光环境下时这种畏光症状会更明显,比如在户外阳光直射时。
流泪:由于炎症刺激眼表,导致泪腺分泌增加,从而出现流泪不止的情况,且常与畏光同时存在,进一步加重眼部不适。对于有过敏体质或本身存在眼部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病毒性角膜炎发作时流泪等症状可能更易诱发或加重。
二、眼部体征
睫状充血:表现为角膜周围的血管扩张充血,呈现出紫红色。这是因为角膜组织发生炎症时,眼部的血液循环发生变化,睫状前动脉扩张充血所致。不同性别患者在睫状充血的表现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对于有长期用眼过度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因眼部负担加重而诱发病毒性角膜炎出现睫状充血。
角膜浸润灶:角膜上会出现点状、片状或树枝状、地图状等不同形态的浸润病灶。例如树枝状角膜炎,角膜上皮可见呈树枝状的浸润病灶,荧光素染色呈阳性。在儿童群体中,由于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时角膜浸润灶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且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病情发展可能更为迅速,角膜浸润灶变化可能更明显。
角膜后壁沉着物(KP):炎症累及后弹力层及内皮时,可见角膜后壁有灰白色点状、絮状或羊脂状沉着物。KP的形成与炎症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沉积有关。对于有既往眼部手术史或眼部外伤病史的人群,发生病毒性角膜炎时出现KP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复杂。
瞳孔改变:炎症刺激可导致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如果病变累及虹膜,还可能出现瞳孔不规则等情况。在老年人中,本身眼部调节功能下降,病毒性角膜炎导致的瞳孔改变可能对其视力影响更为显著,因为其眼部适应能力较年轻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