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该如何的分型 各有什么特点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Ⅰ型、Ⅱ型)、三度。一度PR间期延长,无症状,多与迷走神经等因素有关;二度Ⅰ型PR间期进行性延长、RR间期进行性缩短,可无症状或有相关不适,可见于正常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二度Ⅱ型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三度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有多种症状,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等情况,不同类型各有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房室传导阻滞的分型及特点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1.特点: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成人PR间期>0.20秒(老年人PR间期>0.22秒)。房室传导延缓,但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至心室。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通常不影响心脏功能,预后较好,多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生活方式方面一般无特殊加重因素,但心肌缺血人群需注意避免诱发心肌缺血的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型)
特点: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常无症状,当心室率过慢时可出现心悸、头晕甚至晕厥等,可见于正常人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需注意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避免病情进展,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适度运动,避免劳累。
2.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
特点: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QRS波群常增宽。其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浦肯野系统,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出现乏力、头晕、心悸、晕厥等症状,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等,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治疗,生活方式上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特点: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如阻滞位于希氏束及其附近,QRS波群形态正常,心室率约40-60次/分;如阻滞位于希氏束以下,QRS波群增宽,心室率常在40次/分以下。患者可出现疲倦、乏力、头晕、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见于心脏手术损伤、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生活方式上要严格遵医嘱,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如过度体力劳动等,对于出现晕厥等症状的患者要注意安全防护,防止意外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