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结节病
肺结节病是原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等,病因与遗传和环境有关。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及肺外表现,诊断靠影像学、病理学、血液检查,治疗有观察等待和药物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会进展,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易感性在肺结节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多态性与肺结节病的易感性相关;环境因素方面,可能与感染(如分支杆菌、病毒等)、职业暴露(如铍、木材粉尘等)等有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表现: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少量咳痰,偶有咯血,可伴有气短、呼吸困难等。病情进展时,可能出现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而年轻患者可能更易出现一些相对典型的呼吸道症状。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因烟草对呼吸道的刺激,加重肺结节病相关的呼吸道症状。有肺部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肺结节病可能使其基础病情加重。
2.肺外表现:皮肤可出现结节性红斑、冻疮样狼疮等;眼部受累可出现葡萄膜炎、结膜炎等;累及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偏瘫等;累及心脏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三、诊断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见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呈土豆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肺浸润等表现;胸部CT是更敏感的检查方法,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结节的大小、形态、分布等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分期。
2.病理学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或胸腔镜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发现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是诊断肺结节病的重要依据。
3.血液检查:部分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活性升高,血钙、尿钙可能升高,血清球蛋白增高,尤其是IgG增高较为常见。
四、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肺功能正常的Ⅰ期肺结节病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因为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自行缓解。
2.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症状或病情进展时,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综合判断。
五、预后
多数肺结节病患者预后良好,约1/3的患者可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出现肺纤维化等,影响肺功能,甚至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预后情况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在病情转归上与成年患者有所不同,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如妊娠等对病情和治疗的影响;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差,需要积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