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怎么形成的
动脉硬化是复杂血管疾病,其形成与内皮细胞损伤、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及血小板聚集释放生长因子等有关,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与性别(年龄增长风险增,绝经前女性低于男性,绝经后接近)、生活方式(高脂饮食致血脂高促形成,吸烟损伤内皮等加速进程,缺乏运动致代谢降增风险)、病史因素(高血压损伤内皮促发展,糖尿病糖代谢紊乱等加速进程)
一、动脉硬化的形成机制
动脉硬化是一种复杂的血管疾病,其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是内皮细胞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因素影响时,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被破坏。例如,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内压力增高,对血管内皮产生机械性损伤;高血脂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易沉积于受损的内皮细胞下,启动动脉硬化的进程。
内皮细胞损伤后,单核细胞会黏附并迁入内膜下,转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氧化的LDL-C,形成泡沫细胞。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从中膜迁移至内膜下,大量增殖并合成细胞外基质,如胶原纤维等,使得内膜增厚。
血液中的血小板也会在受损血管处聚集,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进一步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泡沫细胞的形成,逐渐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会导致血管腔狭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二、相关影响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老年人血管壁的弹性下降,内皮细胞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例如,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动脉硬化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性别:在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逐渐接近男性。
(二)生活方式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尤其是LDL-C水平升高,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例如,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会增加患动脉硬化的风险。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聚集,还会影响血脂代谢,导致血脂异常,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越高。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功能下降,血脂容易升高,体重也可能增加,进而增加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运动不足还会使血管弹性降低,不利于血管健康。
(三)病史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会显著增加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还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更早,病情往往也更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