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轻微中暑有体温轻度升高、皮肤潮湿、头痛、头晕、乏力、口渴等症状,治疗需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物理降温,转移患者要注意不同人群特点,补水和降温也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合适方式。
一、轻微中暑的症状
1.体温变化相关症状:
体温轻度升高,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暂时失调,导致产热大于散热。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更易受环境影响出现体温波动;而老年人本身代谢率较低,体温调节能力也下降,在相同高温环境下可能更早出现体温异常。
皮肤表现,皮肤可能开始变得潮湿,这是身体试图通过出汗来散热的表现,但由于散热不畅,出汗可能并不充分。年轻人在轻微中暑时,皮肤潮湿程度可能相对明显些,而肥胖人群由于皮下脂肪厚,散热相对困难,皮肤潮湿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可能更显著。
2.全身不适症状:
头痛,多为头部胀痛,这是因为高温导致脑血管扩张、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对于有偏头痛病史的人群,在轻微中暑时可能更容易诱发头痛发作;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精神紧张的人群,也更易因轻微中暑出现头痛症状。
头晕,感觉头部昏沉、视物模糊等。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脑部供血不足的基础情况,在轻微中暑时头晕症状可能更明显;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的人群,本身就存在脑供血相对不足的情况,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头晕。
乏力,全身肌肉没有力气,活动后疲劳感加剧。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本身体力消耗大,在轻微中暑时乏力症状会更突出;患有贫血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身体携氧能力差,也更容易感到乏力。
口渴,因出汗丢失水分,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感明显。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存在血糖代谢异常,在轻微中暑时口渴症状可能更严重,且可能伴随多饮等表现;肥胖人群由于代谢相对旺盛,出汗多,口渴感也会更显著。
二、轻微中暑的治疗方法
1.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如室内空调房、树荫下等。对于儿童,要选择安全、舒适且温度适宜的环境,避免转移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老年人转移时要缓慢,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因为老年人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较差。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让患者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儿童饮用时要少量多次,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不含糖或低糖的电解质饮品,防止血糖波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控制饮水量和电解质的补充量,遵循医生的特定建议。
3.物理降温:
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搏动处,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对于儿童,擦拭时力度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老年人皮肤较薄且脆弱,擦拭时要注意温度适宜,不要过冷刺激;肥胖人群由于这些部位脂肪较多,要适当增加擦拭时间和面积,确保散热效果。
也可以让患者使用风扇吹风降温,但要注意避免直吹,防止加重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