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窦综合征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区别
病窦综合征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定义与发病机制、心电图表现、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病窦综合征由窦房结及周围组织病变致功能减退,表现为特定心电图及相关供血不足等症状,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需植入起搏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房室传导系统器质性病变致房室分离,有相应心电图特征及相关症状,心室率过缓且有症状者需植入起搏器,急性可逆因素引起者需观察原发病改善情况,儿童患者需综合评估。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差异
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退行性变、缺血、炎症等有关,例如老年人因心脏传导系统自然老化,易发生病窦综合征相关病变。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间的传导完全被阻断,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传入心室,导致房室分离。主要是由于房室结、希氏束或束支等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引起传导阻滞,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可能影响房室传导系统引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心电图表现不同
病窦综合征:心电图可表现为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钟且不易用药物纠正)、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快慢综合征),即在缓慢心律失常基础上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为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如阻滞位于希氏束及其附近,QRS波群形态正常;如阻滞位于希氏束分支以下,QRS波群增宽畸形。
三、临床表现差异
病窦综合征:患者可出现与心动过缓相关的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黑矇、晕厥等,快慢综合征发作时还可出现心悸、胸闷等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及心律失常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而不同,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更易出现并发症。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及伴随的病变,心室率过慢时可出现疲倦、乏力、头晕、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儿童患者若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心脏功能,需及时干预。
四、治疗原则差异
病窦综合征:对于无症状的病窦综合征患者,通常只需定期随访观察;有症状的患者则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部分快慢综合征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可同时处理快速心律失常。老年人植入起搏器需考虑其身体状况及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起搏器类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过缓且有症状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对于由急性心肌梗死等可逆因素引起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急性期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密切观察房室传导情况,部分患者原发病改善后房室传导可能恢复,儿童患者植入起搏器需综合评估病情及生长发育需求,选择适合儿童的起搏器及安装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