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鹅口疮怎么办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的婴幼儿常见口腔黏膜炎症,当宝宝抵抗力下降时易感染。其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不易擦掉的白色斑点或斑块,可蔓延至咽喉等部位,宝宝会烦躁、拒食。治疗方法分非药物和药物两种,非药物治疗包括清洁口腔、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常用制霉菌素和碳酸氢钠溶液。护理时要保持口腔清洁、注意卫生并观察病情。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和体弱多病宝宝更需格外护理,要严格遵守卫生要求,合理用药并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提高抵抗力。
一、了解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健康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都有存在,当宝宝的抵抗力下降,如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就容易引发感染。
二、识别鹅口疮症状
1.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点或斑块,类似奶块,但不易擦掉。如果强行擦拭,会露出红色的创面,有时还会有轻微出血。
2.这些白色斑块多见于颊黏膜、舌面、上腭、牙龈等部位,严重时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等部位。
3.宝宝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情况,因为口腔不适会影响进食。
三、治疗方法
1.非药物治疗
清洁口腔: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温开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尤其是有白色斑块的部位,每天23次。这样可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病菌,减少感染源。
调整饮食: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强抵抗力。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喂奶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定期煮沸消毒。同时,避免给宝宝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2.药物治疗
制霉菌素:这是治疗鹅口疮的常用药物,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将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适量的温开水或鱼肝油混合,涂在宝宝口腔的患处。
碳酸氢钠溶液:可以改变口腔的酸碱度,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宝宝的口腔,每天23次。
四、护理注意事项
1.保持口腔清洁:在宝宝每次进食后,喂少量温开水,以冲洗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2.注意卫生:宝宝的餐具、玩具、衣物等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照顾宝宝的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将病菌传染给宝宝。
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宝宝的口腔情况和全身症状,如白色斑块是否减少、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等。如果病情没有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五、特殊人群提示
鹅口疮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群体,尤其是新生儿和体弱多病的宝宝。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家长更要格外注意护理。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更容易感染鹅口疮。家长在护理时要更加细心,严格遵守卫生要求。体弱多病的宝宝可能正在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增加感染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尽量减少药物对宝宝身体的不良影响。同时,如果宝宝正在接受其他治疗,如患有腹泻、营养不良等疾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提高宝宝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