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暑的处理方法
孩子中暑后要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进行散热降温处理,补充水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若出现严重症状需立即送医。具体包括转移至阴凉处、体表和环境降温、适量补水、观察病情及特殊人群护理等。
一、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将孩子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如室内空调房、树荫下等,使其尽快脱离高温环境,避免持续受热加重中暑情况。对于婴幼儿,要格外小心轻柔地转移,防止因哭闹挣扎造成二次伤害。
二、散热降温处理
1.体表降温:解开孩子过多的衣物,使其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利于散热。用湿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帮助降温,擦拭时动作要轻柔,尤其对于皮肤娇嫩的儿童,避免擦伤皮肤。也可使用凉水喷洒在孩子周围环境中,或给孩子使用退热贴等进行辅助降温,但退热贴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主要的降温措施。
2.环境降温:如果室内温度较高,可开启风扇或空调,将环境温度调节至25-28℃左右,但要注意避免让空调直吹孩子,防止孩子因温差过大再次受凉。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不建议直接吹风扇或空调冷风直吹,可通过调节室内通风和适当减少衣物来降温。
三、补充水分
孩子中暑后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水情况,要给孩子适量补充水分。如果孩子意识清楚,可少量多次给予温开水饮用,每次饮用10-20毫升左右,每隔几分钟喝一次。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通过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来补充水分,同时也能补充一定的营养。但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喝含有大量糖分的饮料,如可乐、橙汁等,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也不要一次性给孩子喝大量水,防止引起呕吐等不适。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果孩子经过上述处理后,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体温开始下降,一般情况趋于稳定,则可继续在家中观察护理。但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频繁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发绀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中暑后病情可能会加重,更要密切关注其变化,及时送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中暑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处理过程中要更加轻柔,密切监测体温和精神状态,避免因降温不当导致体温过低等情况。同时,要确保其衣物穿着合适,既不能过厚捂热,也不能过少受凉。
2.肥胖儿童:肥胖儿童皮下脂肪厚,散热相对困难,中暑风险可能更高。在散热降温时要更加注重方法,可适当增加擦拭身体的频率和面积,帮助其更好地散热,并且要更严格控制环境温度,避免在高温环境中过长时间停留。
3.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孩子,中暑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发作。在处理中暑的同时,要格外关注基础疾病的相关症状,如心血管疾病患儿可能出现心率异常、胸闷等表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在转运过程中要平稳,避免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