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厌囊肿中医治疗
会厌囊肿中医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有痰湿凝聚型用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的二陈汤加减等,气滞血瘀型用理气活血消肿散结的会厌逐瘀汤等;还有针灸、中药含漱等外治法辅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治疗需注意;中医多为辅助治疗,大囊肿或紧急情况需西医手术,术后中医可促恢复
一、中医辨证分型及对应治法
痰湿凝聚型:多因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凝聚于会厌部。症见会厌囊肿,伴咽部异物感,痰多,舌淡苔白腻,脉滑。治法为燥湿化痰,软坚散结。可选用二陈汤加减等方剂,二陈汤中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之功。
气滞血瘀型:多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进而导致血瘀,阻滞于会厌部。症见会厌囊肿,咽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为理气活血,消肿散结。可选用会厌逐瘀汤等方剂,会厌逐瘀汤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配合桔梗、柴胡、枳壳等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瘀去则肿消。
二、中医外治法辅助
针灸治疗:可选取廉泉、天突、合谷、内关等穴位。廉泉位于颈部,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针刺廉泉有利咽喉、开舌肌的作用;天突在颈部,胸骨上窝中央,针刺天突可宽胸理气、通利气道;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等作用;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起到调节机体气血、经络功能,辅助改善会厌囊肿相关症状的作用,但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中药含漱:某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作用的中药煎水含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会厌局部的炎症反应,缓解咽部不适等症状。例如选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中药煎水,待水温合适后含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效,野菊花能清热解毒、消肿平肝,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过含漱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部病变部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医治疗会厌囊肿时,在中药选用上要更加谨慎,需选用药性平和、适合儿童体质的药物,且外治法如针灸等操作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配合度和耐受性,尽量选择舒适、安全的操作方式,避免儿童产生恐惧心理,同时要密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存在脏腑功能衰退,在辨证论治时要注重调理脏腑功能,中药方剂的选用要兼顾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外治法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给老年患者带来不适。
有基础病史患者:若患者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中医治疗会厌囊肿时,要充分考虑所用中药或外治法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含漱的中药时,要注意中药中是否含有大量糖分等情况,需在医生综合评估下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会厌囊肿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于较大的会厌囊肿或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时,应及时采取西医的手术等治疗方法,如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术等,以迅速解除气道梗阻等严重状况,中医治疗可在术后促进机体恢复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